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奢侈"一直是历史与政治进程中的伴生物,与统治集团的政治地位相匹配,并得到国家政治体制的合法保障.在一定历史的社会中,节俭与奢侈可以深刻地、合理地同时存在,并且与社会道德体系紧密相联."奢侈"概念的发展是一个界线模糊且意义复杂的动态进程,受到时代变迁、具体文化语境、主体深层认同、宗教的内在规定性以及情感与审美等多重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作为文化范畴中的奢侈并非毫无文化价值与意义,人们通过特殊的、夸张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消费方式去尽力表现伦理道德、地方秩序、等级地位以及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传统节日放假的意义及节日文化如何弘扬的对策研究》是一个在调查基础上所作的应用性对策研究。它从传统节日的形成发展、节日的类型及当下的趋势入手,对传统节日的意义、传统节日放假的意义、传统节日的丰富内容,尤其是如何弘扬传统节日中优秀和独特的民间文化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尽管伴随着传统宗教整体式微的现代化变迁,西藏民间社会盛行的转经习俗仍然保持着较强的传承能力,尤其在圣地拉萨体现得较为鲜明与典型。神权时代"政教合一"体制的强大惯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内部传承和承载着日常化展演仪式的转经空间,成为转经习俗发生横向与纵向传承的重要机制,其中既具有民俗传承的普通共性,也呈现出西藏社会宗教生存与发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西藏社会正在由一个传统宗教型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开放式的经济型社会。对其而言,由现代化引起的系列变迁(物质生活、制度文化与精神传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体验,也是一类不可重复的民族经验,其中既包含大时代的共性特质,也富有本民族的个性差异。现代变革促使西藏社会及时地进行文化自觉,并对当下诸多社会共同面临的发展命题提供自身独特的丰富经验与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消费不仅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为特定的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它也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等人文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地方性消费”受惠于格尔茨的“地方性知识”,指的是具有特定消费惯习的文化主体是怎样以自身持有的地方性消费知识去经营物质生活中的各类消费。地方性消费生活是生态结构与历史进程的文化产物,同时也不断地进行着对地方文化系统的再生产。作为了解地方民众文化图式的独特视角,地方性消费研究是民俗学范畴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古老的面具艺术形态在现代语境下正处于整体衰落的境地,许多地区悠久的面具表演传统都已经荡然无存。然而西藏面具的寺院和民间两大社会系统,至今依旧保留了活态的艺术造型与较完整的表演艺术。究其本质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即:面具一直存活于一个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独立社会,面具艺术因西藏“神性社会”的宗教传统而得到繁荣,以及民间社会对面具表演形态与多元世俗功能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