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今天所说的南锣鼓巷,就是老北京胡同的一个缩影,在那里保留着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现在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每天都吸引着像我一样怀旧的人,还有那些寻访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年轻人.外地来京的游客也愿意到此了解一下北京的人文景观和北京故事.更难得可贵的,它吸引着许多外国人,他们都想更多地了解一下中国,了解一下北京,领略一下北京的历史与文化,还有那古朴的小胡同和四合院……  相似文献   
2.
城南旧事     
陈春喜 《北京纪事》2017,(10):102-104
这几件事都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那时我家住在宣武区牛街.我上小学四年级.在北京所属四九城中,宣武区属于南城,那我这几件事也算是“城南旧事”了. 我先说第一件事:换粮票. 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粮食按人定量,每月成人和儿童定量不等,加上副食不充足,常常全家的粮食吃不到月底就没有了,怎么办?于是就有了换粮票之说.  相似文献   
3.
陈春喜 《北京纪事》2014,(11):111-112
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记忆就像清泉一样,一股股地向上涌,又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不停地播放。在这记忆中充满了人间的喜怒哀乐……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牛街北口可称得上是一个繁华的地区。它虽然比不上前门大栅栏,也比不过菜市口,但是,在老百姓的眼里,它就是一个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好去处。说到繁华,如果以街口为中心,东西南北不出百米,就有百货、副食、药铺、理发馆、浴池、大食堂、银行、土产商店等。您听,够繁华的吧!  相似文献   
4.
陈春喜 《北京纪事》2015,(5):108-111
我是祖国的同龄人,生长在北京宣武区牛街地区一条普通小胡同的大杂院里. 说起菜市口,可以说是大大的有名,老一辈的人都知道,那儿在封建社会是处决犯人的场所,有些历史上有名的人就在那里被砍了头. 我印象中的菜市口,可以说真是一个好去处,又热闹又繁华,也给我的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相似文献   
5.
怀念老街坊     
我是一个老北京人,50年代生人,生长在宣武区牛街地区一条普通的小胡同的大杂院里.在牛街居住的普通老百姓,绝大部分是回民,我也不例外,也是回民. 我们这条胡同叫吴家桥四条(当然,还有头条、二条、三条,在这里就不说了),我们这个大杂院是5号,在这个大杂院里住着七户人家.您想,本来不大的院子住着7户人家,那热闹的情景就可想而知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