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于傩面与苗族在舞蹈中的应用,笔者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以苗族为主体舞者为中心的角度以及与其连结的傩面、舞蹈等一系列符号意义作整体的解读,并对其场景中的傩面符号、舞蹈符号、仪式宗教符号、实用美学符号之间建立起逻辑的整体联系,而非割裂的讨论某一符号独立的意义。任何的割裂的讨论都将失去其在该文化场域的存在意义。因此,笔者试图站在他者的立场解读"傩面"、"苗族舞蹈"这一符号群的整体意蕴,并把解读的重点投射到"傩面"与"苗族舞蹈"这一对"融合"点之上,从而了解苗族舞蹈中对"傩面"应用的样态。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蛇绿岩带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额尔齐斯、阿尔曼泰、卡拉麦里3条蛇绿岩带的空间分布及地质特征;厘定了蛇绿岩带的形成时限及构造环境。分析认为,额尔齐斯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洋盆主要发育时间为于中—晚泥盆世,形成环境可能为弧后盆地;阿尔曼太蛇绿岩带形成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构造环境为弧后盆地;卡拉麦里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洋盆可能在志留纪晚期形成,在晚石炭世期间关闭,蛇绿岩形成环境为弧后盆地背景。最后,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东北部大地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