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自动与控制计时系统脑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成像与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均提供了存在自动计时系统与控制计时系统的证据.对时间信息自动加工的研究表明,自动计时系统与运动系统关系密切,均包含小脑、基底神经节和辅助运动区.对时间信息控制加工的研究表明,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额叶-纹状体回路为认知控制计时系统与工作记忆的基础,时间信息加工的注意调节系统较复杂,涉及区域主要包括前辅助运动区、右岛盖、顶叶、前扣带皮质.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并不是截然分离的,两个系统激活区域和激活强度存在差异,两个系统时间范围不存在清晰的分界点.  相似文献   
2.
时间知觉包括时距知觉和时序知觉。时距知觉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起搏器-累加器模型、资源分配模型、记忆衰减模型和状态依赖网络模型;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主要包括:中枢计时机制、特定特征机制和信息强度假设;同时考虑时距和时序加工的综合模型包括:层级周期振荡模型和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未来将在探明时间知觉与意识的关系、扩展时间知觉的应用领域以及多学科交叉和多方法结合探索机理上可能有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人们体验到的“现在”的限度并非一成不变,与时间知觉具有相同的内涵。为探讨人们对空时距形式呈现的“现在”的限度,本研究采用脑电图(EEG)技术,以theta(4-8 Hz)和alpha波(8-12 Hz)功率为指标,考察在工作记忆的保持阶段,1~4 s空时距知觉的分段性,结果发现:不同时距条件在theta波波幅上无显著差异,而2s、3s和4s时距条件的alpha波波幅却显著低于1s条件,表现出分段性,且分界线为1s,说明人们对空时距形式呈现的“现在”的限度约为1s,短于实时距(2s)。本研究首次从神经表征的层面对空时距进行了探讨,并发现时距类型是影响“现在”的限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购买决策是消费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情境探讨了乐观-悲观倾向者在高低时间压力情境下的购买决策。方差分析发现,在高时间压力情境中,无论乐观还是悲观倾向者,均产生了更多的购买行为;乐观倾向者比悲观倾向者产生更多的购买行为;时间压力与乐观-悲观倾向不存在交互作用。优势分析发现,时间压力贡献了已解释方差的29.66%,乐观-悲观倾向贡献了35.17%。  相似文献   
5.
时序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顺序性的知觉.当前关于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有两种观点,中枢计时机制认为存在一个共同的中枢加工器对不同刺激所包含的时序信息进行加工,主要包括一般阈限模型和两阶段模型;而特定特征机制则认为时序知觉取决于具体的感觉通道和刺激属性.时序知觉涉及颞一顶区、额叶、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等脑区,这也为时序知觉的中枢计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还有不少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提出了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计时模型和局部任务依赖的计时模型。本研究中三个实验分别在视觉、听觉和触觉通道,要求被试完成时间任务和非时间任务(颜色、音调和位置),同时记录错误率、反应时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数据。探讨了不同感觉通道内时间知觉的进程以及源定位,检验以上三种基本的模型假设。ERP分析发现,不同通道时间任务与非时间任务诱发ERP的差异开始显著的时间点不一致,但视觉、听觉分离点与各自关联负变化(CNV)的始潜时接近,触觉分离点与CNV开始负走向的起始点接近。源定位分析发现,视觉、听觉和触觉时间知觉均激活了额叶、顶叶的部分区域,此外视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枕叶部分区域,听觉时间知觉还激活了颞叶部分区域。以上的结果提示,CNV可以作为反映不同通道时间知觉过程的指标。三种基本的模型均只能解释本研究的部分结果,时间知觉双加工模型可以对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