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综合类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0月10日下午,参加十四大的新疆代表团一到驻地,来自鄯善吐峪沟乡的代表、乡党委书记阿不都热西提·艾合买提,就急急忙忙来到驻地秘书组,他说:“临来时,我们乡的老党员尼亚孜·依明,代表全乡各族人民给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写了一封信,捎来一点土特产,请你们转交给他们。”信上说: “我是一个有36年党龄的老党员,解放后我做了30多年党的工作,把一生献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授予我优秀老党员的光荣称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翻译实践中,常常被汉语中的动词“搞”弄得手足无措。“搞”是汉语中一个新起的、意义丰富的词。在古汉语中没有这个动词,在近代汉语中,除极少数西南方言区作家的作品外,也极少见。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范围却日趋扩大,出现的频率不断提高。现在,这个动词不但口语中常用,报纸、杂志、书籍上也屡见不鲜了,它取代了很多常用动词。为此,分析研究汉语中动词“搞”在维语中的译法,对于掌握它的规律和提高我们民族语文翻译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在宇宙的怀袍,世界的东方,成风凛凛的大鸥展翅翱翔;雄鹰百万紧随大鸥冲霄汉,看吧,气势磅礴,扶援直上。北京闪闪发出的喜讯之光,同步卫星向全国各地播扬;大鸥欢笑感染了各族人民,臾朝笑声响彻了天下四方。风暴与战斗中锻炼得更坚强!狂风浊浪怎能把威武大鹏挡?故人胆敢来犯我神圣  相似文献   
4.
《边疆絮语》是为边疆地区工作的同志提供的一个抒发感情的园地。您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不妨常常在这里絮叨絮叨。  相似文献   
5.
每当听到人们介绍我:“这就是经常在自治区重要会议上搞翻译的那个人”,心里总是喜滋滋的。是啊,有什么比这样对我个人的评价更金贵的呢?我把它看作是对我的最高奖赏,表明20多年的辛勤努力并未付诸东流,我深知,语言是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只有克服语言障碍,才能使不同民族的兄弟姐妹达到情感上的融通,实现最牢固的团结。然而,多年的实践告诉我,要通晓一门语言是多么艰难!在你走入语言的自由王国之前,它的严酷会令你汗颜,击破你的虚荣心,简直压得你无地自容。这里需要信心、毅力和勇气。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出差还是探亲,无论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西单、大栅栏、王府井,还是在日趋繁华的朝阳门外的家中,我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陌生。然而,这里——北京,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何以缺少对我的吸引力?返疆途中,在火车上或机舱中,这个问题常常萦绕在我脑中。答案终于从迷蒙渐趋清晰:对,这就是生活的习性!我之所以对家乡生活感到陌生,只是由于我对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已经习惯,对边疆的环境已经适应。祖国的西部边陲,虽然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工作,光从穿衣吃饭、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说起,还远远不够。因为所谓生活,至少要包括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四者缺一,未免失之“片面”。更何况新疆虽无蜀道之难,却也地形复杂、地旷人稀、气候多变、行路艰难,虽无穴居结茅为室之俗,却也随民族不同条件不一,高山平原,而居室各异呢。我来新疆20多年,自诩深谙个中三昧,不免想就此絮谈絮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