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作起源的考古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起源理论与考古学实例分析,长江下游的水稻栽培发生在野生资源非常丰富的自然环境里,其驯化机制并非饥馑和用于果腹,很可能是为了增加美食的酿酒。稻作农业在良渚阶段成为主要经济形态与复杂社会强化剩余产品生产密切相关,良渚酋邦解体后的马桥文化又退回到了狩猎采集经济。农业经济最终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野生资源持续减少、人口增长和社会复杂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呼吁,中国的农业起源研究要摆脱一味寻找最早栽培谷粒来确定农业起源时间和地点的模式,从人地关系的互动来了解农业起源的潜因和具体进程。  相似文献   
2.
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学生和教师情况、英语学科特点、研究资源以及现实需求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内容设计和具体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3.
从考古学谈人类的早期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的文明始于何时?这历来是争论很大的一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一些人类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著作对此问题的看法各有不同。“文明时代”作为摩尔根给人类史前期建立的系统中的一个阶段,相对于蒙昧,野蛮阶段之后的一个文化发展阶段,以文字、商品、金属货币的出现、以及阶级、国家的形成等一系列特征作为这一时代的开始。恩格斯在他的论著中就引用了这一观点。美国学者阿达姆(Adam,R.M.)以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为例,认为文明形成的标志是:典型高地村落居住方式及其相应社会组织形式的出现和普及,以刀耕火种或锄头工具栽种小麦大麦的农业的出现,绵羊、山羊以至牛群的驯养,陶器的使用为特点。人类群体较小,但  相似文献   
4.
在从考古学角度对玛雅、复活节岛和良渚文明崩溃回顾的基础上,文章从"报酬递减"和"最省力"原理介绍了古代文明崩溃的机制,然后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趋势表示了忧虑.文章认为,今天的地球只不过是一个放大了的玛雅低地和复活节岛.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环境恶化总是文明崩溃的一个前提.面对当代工业文明所面临的人口激增、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提倡"知足最好"而非"越多越好",避免重蹈古代文明崩溃的覆辙.  相似文献   
5.
今天在大部分的古代史和社会发展史课本和课程中,仍将“劳动创造人”作为第一章,“劳动创造人”来自恩格斯的论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论述。长期以来,恩格斯的这篇著作被看作是人类起源问题研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写这样一篇论著,反映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文章中的许多论述,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也应当指出的是,恩格斯是在极少科学发现为佐证的历史条件下写这篇文章的,这篇著作主要是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影响下完成的,因此,从今天来看,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科学资料上的局限性。此外,恩格斯在论述劳动时,又存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西学术传统背景和当前研究现状的比较 ,文明与国家探源研究的传统与目标、文明与早期国家的科学定义、理论阐释和科学通则研究的意义的讨论 ,以及考古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状况 ,可以得出 ,中国的文明与国家探源必须跳出历史编年学的窠臼 ,消除“国情不同”的成见。考古记录和文献是不同的研究材料 ,不应将考古发现印证史籍记载看作是研究的最大成果。我们要从科学观念上做根本的改变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来研究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的独特轨迹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园林建设已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园林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需要大批"懂管理、会设计、能施工"的新型园林营建人才,以满足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需求.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亟需深化教育改革,解决高职园林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脱节严重,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着力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及具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陈淳 《文史哲》2006,(6):16-27
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对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它的学术定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学考古学理论方法的精髓本来在于超越文献资料,从无言的物质遗存中提炼社会文化信息;考古学最大的优势也正在于能从生态环境、生存方式、技术经济、社会结构乃至意识形态等各个层次来全面分析原始社会在长时段中的历时演变,并梳理各种对文明演变至关重要的因素的变量以及它们所起的作用。“疑”和“思”当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考古学也并非仅是为编史学提供地下材料的工具,而是独立探索的一个领域。从学科范例的变更上来说,西方历史学和考古学都发生了向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转变,提倡超越政治史和贵族史的范畴,采取一种自下而上的视野来研究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我国的古史重建和文明探源同样应该超越编年学和文献学的窠臼,全面了解文明和社会发展具体轨迹并阐释其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化遗产保护是世界各国考古文物工作者以及政府部门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国际文物保护的视野 ,汲取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中普遍存在的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保护和研究的关系 ,以及立法、操作和公众教育等问题 ,结合中国的现状作了比较和探讨。文章认为 ,健全法制和加强公众教育是完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学界对夏商奴隶制社会的认定,文章探讨了前苏联社会进化模式和意识形态对学术思维的影响。在介绍和讨论了国内外学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后,文章呼吁考古学要走出一味收集资料、囿于文献和公式化概念进行研究的倾向,力求从具体的材料来客观探究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性质,为世界早期文明探源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