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3世纪以来,西方“北京形象”在“理想化”与“妖魔化”之间不断变迁。林语堂笔下的“北京形象”打破了西方“北京形象”话语霸权,解构了神秘的或带有恶意的“北京形象”。《京华烟云》描摹了北京的历史大事、精神气质、风景名胜、文化观念以及民俗生活,塑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动人的北平”形象。在《京华烟云》的基础上,《辉煌的北京》进一步展现了北京古老的辉煌、丰富多彩的民众生活及其精美的艺术,展现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北京形象。  相似文献   
2.
云南水田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人数较少,经济社会不够发达,在面临现代化的冲击面前,很多宝贵的民族文化正在萎缩和濒临失传。挖掘、整理水田人的歌、舞、节日、"腊渣酒"等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设想通过"直接开发"和"整体提升"两种途径与当下蓬勃发展的丽江旅游进行融合,在丰富丽江旅游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能使水田文化在旅游产业中寻找到生机和活力,以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4.
从"神话与现代性"视角来看,20世纪的神话理论家面对的问题是现代人在拥有科学的情况下,能否继续拥有神话。荣格的回答是,神话仍然活跃在现代心灵中,神话在现代文化中具有补偿功能,治疗现代文化的出路在于个体的自性化。荣格神话观显示出诺斯替主义色彩和原始主义向度,建立了一种神话研究的分析心理学范式。不过,从现实政治上看,要警惕神话及荣格的神话观在群众运动中的滥用。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早年留学日本的生活经历与他思想上的转向有重大关系。留日时期,他虽饱尝歧视却始终是一个在寻找意义的“他者”,在压抑、矛盾状态之下其爱国之情的喷涌勃发也同样剧烈。如何看待爱国与异族的爱妻、如何在复杂而矛盾的生活中平衡民族主义与超越民族主义的碰撞,既是他思想的困境、也是他借以寻求思想出路的契机。另一方面,郭沫若的爱国之情和一腔抱负伴随着几次归国又几次被迫离开的现实而无所附丽。在体验到上海的殖民化、无以报国的时代迷惘、苦闷的生活煎熬之后,他回到日本安心学医,但在翻译《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时实现了思想上的“再生”,下定放弃研究医学的决心,这个决心使郭沫若放下所有的迷茫、烦闷,得到了“觉醒”“醒定”。  相似文献   
6.
《答约伯》是荣格最为看重的著作。荣格在《答约伯》中分析了《约伯记》、福音书、《启示录》等《圣经》叙事。从分析心理学出发,荣格认为《约伯记》揭示了上帝的双重本性,并以上帝意识的分化与整合为线,重构了《圣经》的神话历史。荣格的《答约伯》为神话研究特别是"神话历史"命题提供了一种分析心理学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后过程主义考古学提倡把物质文化看作一种存在着多种读法的文本,这有其现代阐释学背景。在《物的意义》中,伊恩·霍德认为可以从情境、结构、行为者能动性等三个方面来考察物的意义。在中国本土物象的理解和阐释上,在调和科学实证和人文阐释矛盾这一话题上,后过程主义考古学可以与四重证据法互为对话。  相似文献   
8.
2014年1月7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神话学文库"新书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举行。主编叶舒宪介绍"神话学文库"的来龙去脉,与会专家充分肯定"文库"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影响,并针对"神话学文库"的下一步出版计划提出了建议,譬如坚持翻译国际神话学经典著作和最新著作,增加本土神话研究著作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问题,他对发展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其内容主要包括:1、发展的重大意义: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发展,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2、发展的科学内涵: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3、发展的正确途径: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0.
"N级编码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物质文化研究与叶舒宪的"大/小传统理论",该理论力图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实证与人文阐释,体现一种寻找文化一级编码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契合了国际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思,以宇宙观为例,在东汉洛阳城的礼仪空间布局上,可以辨析出宇宙观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并可以观察到宇宙观与意识形态、礼仪、政治、身体的交错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