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关于现实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无疑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艺思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十分推崇并重视现实主义传统,马、恩之推崇“莎士比亚化”而批评“席勒化”,马、恩之推崇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宁之推崇托尔斯泰,毛泽东之推崇曹雪芹、鲁迅……再再都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谈论浪漫主义,但其分量显然不如现实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所有论述中,对现代主义谈论得最少,即令谈论到了,也都是持批判的、否定的立场来谈论的。这在他们那个时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面对着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代中国(大陆)三代女批评家的笔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骏涛 《东南学术》2003,(1):150-166
当代中国 (大陆 )女性批评家之形成一个群体 ,并在文坛上 (主要是在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领域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在 2 0世纪 80— 90代之后。三代批评家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第一代主要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或说美学—历史批评 ,特别注重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实际 ,并以自身的生命体验 ,加入对当代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建构 ;第二代女性意识凸显 ,倡导并运用女性主义批评 ,以多学科的研究视野对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 ,将女性文学批评推向多学科研究的境界 ;第三代从文学向文化领域延伸 ,大多以双性视角或超性别视角关照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并显露出某些新的批评思路和批评策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 ,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已经从“浮出历史地表”而到渐趋成熟壮大。女界人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如此蓬勃的发展 ,这是近百年中国妇女运动史上未曾有过的。但从总体上说 ,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尚来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建构 ,如何将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建立中国女性文学自己的批评标准或坐标系 ,并调整女性主义批评的思维和策略 ,开拓出一条自己的批评研究之路 ,这尚需三代女批评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文坛新分野:人文主义和商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审陈骏涛在80年代后期文学从总体上失去了轰动效应以后,人们就注意到:文坛逐渐出现了新的分野。如果说在80年代,文坛的主要分野是现实主义和“先锋”派的分野的话,那么在90年代,文坛的主要分野则是人文主...  相似文献   
4.
陆文夫同志从1978年发表了获奖的短篇小说《献身》以后,他的创作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进入他一生创作的最佳的年华。1979年发表的《特别法庭》,1980年发表的《小贩世家》和《唐巧娣翻身》,1983发表的《围墙》、《万元户》、《美食家》,大体画出了陆文夫这几年创作发展的轨迹。那么,为什么陆文夫这几年的创作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呢?主客观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由于他对生活有深刻的见解,因而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能够从很平凡的题材中,发现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写出受人欢迎的作品来。这恐怕也是历史上那些获得成功的优秀作品的一般规律。如果比较一下《红搂梦》和《金瓶梅》,就很容易发  相似文献   
5.
十年来,我国的文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是继“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它表现在各个方面: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观念……,其间最重要、最深刻的变革,当推文学观念的变革。文学观念的变革,导致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变革;而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变革又促进了文学观念的进一步变革。文学观念的变革,归根结蒂是哲学观念和价值观念变革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