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隋秀玲 《中州学刊》2006,(1):209-212
李颀是唐代一位重要诗人。近百年李颀的研究是一个由粗泛到具体,逐步深入,不断修正的过程。其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平研究,李颀的生卒年,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界定,但迄今仍缺乏确凿的史料依据;二是籍贯研究,李颀籍贯经历了由臆断到客观的研究进程,即云南、四川两说被推翻,确定在今河南登封;三是李颀诗歌研究,文学史著比较全面但不够深入,专论文章探讨了李颀诗的内容、形式、艺术成就,但全面研究者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在盛唐诗坛,李白、李颀两位诗人有较多相似处:两人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且都炼丹服食;二人皆倾财任侠,不事产业.开元时期,李白、李颀都与宰相之子、玄宗之婿张珀有着不同寻常的交谊.天宝初,李白以天纵之才把雄奇奔放的诗风带进京城诗坛,而此时恰是李颀诗风发生质变时期,且其转变后的诗风豪放跌宕,尤其是人物素描诗中对狂诞个性的张扬,最接近李白的作品.可以说:李颀诗风的转变,当较多的受到李白影响.  相似文献   
3.
杜甫晚年流寓湖湘期间创作了150多首诗歌,这些诗歌所表现的爱国忧民情怀和经世致用思想,丰富了湖湘文化,并对湖湘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杜甫后,学习和继承杜甫的湖湘诗人和学者代不乏人。为纪念杜甫在荆湘地区传播文化的伟大历史功绩,湖湘人民在杜甫生活过的地方修建了多处纪念杜甫的建筑。这些遗迹和名胜本身就已经成为湖湘文化的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4.
论张说对盛唐文学的倡导与建设隋秀玲初唐文学承袭梁陈,盛唐文学异彩纷呈,但这两个性质迥异的文学阶段并没有截然的时间断限,它们之间有一个过渡期,而过渡时期作家的理论和创作往往对后一文学阶段有重大的开启作用。充分认识引导诗风发展方向的过渡环节,将有利于理清...  相似文献   
5.
李颀是唐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位重要诗人.由于两<唐书>无传,其生平履历很是模糊.李颀笃于友谊,广事交游,其现存128首诗,有近百首都是交游之作,李颀的行年事迹多依其作品及交游.张垍乃丞相张说之子、玄宗之婿,亦能文之士.考证二人的交游,既丰富了李颀早年在两京之活动,又填补了史无张垍为兵曹记载之空白.  相似文献   
6.
《唐才子传校笺》和《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对綦毋潜任宜寿尉、秘书省校书郎之时间的界定,出入较大,且他们的考证有失慎之嫌。本文通过重新解读李颀几首与綦毋潜交游的诗歌,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得出一些新的认识,以此与陈铁民、陶敏两位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7.
李颀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位重要诗人,其思想有浓厚的道家色彩,形诸诗篇,便形成所谓的"玄理诗".李颀玄理诗,一方面通过想象表述了道士们的神秘生活及神仙面貌,流露出对道教神仙的钦羡;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自身体验,提炼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极具警世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颀作品中有近20首诗涉及颍阳和嵩山,“我本家颍北”更明确指出其家乡的具体位置;在唐代,颍阳、嵩阳和登封是有复杂关系的三个地名;东川作为行政建制是在李颀死后才有的。通过考辨,文章认为李颀郡望为河北赵郡,籍贯为唐时河南府颍阳县,即今河南省登封市颍阳镇;东川乃李颀归隐颍阳的一别业名称而已。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友”是西晋惠帝朝“暗主虐后”政治环境下的特殊产物,是强权政治下士人攀附权贵的一个典型。他们是当时热衷政治的代表人物,又都能“著文章”。西晋一朝的文化精神和文学风貌在“二十四友”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