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中国儒家和西方经济价值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儒家以“义一利”为价值结构模型,西方以“财富”为价值结构模型。儒家价值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义体利用”,表现方式是:强国的道义在于顺天时、尽地利、忠人和;安国的道义在于民朴民富;治国的道义在于蓄储俭用。西方价值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利体义用”,表现方式是:鼓励获取财富、财富规则和财富责任。儒家“义一利”价值结构与西方“财富”价值结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评判话语体系,在中国现代“义利共体”的价值结构建构中,儒家价值结构提供着人文精神基础,西方价值结构提供着物质文明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论回族群体心理的传统性与现代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雍少宏 《回族研究》2003,(4):100-101
回族群体心理具有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双重特性。传统特性构成了回族群体文化心理的内核,现代性构成了回族群体文化心理的外壳;传统性是回族群体的精神支柱,现代性是回族群体适应现实生活的必然选择;传统性主要表现在回族的宗教信仰活动之中,现代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活动和追求知识的过程之中。保持回族文化的特色,关键在于传承其宗教信仰。现代化又是回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关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观点,就是文艺创作是作家被压抑的愿望在幻想中的满足;伊谛普斯情结是文学中的普遍的主题;艺术家的艺术人格中具有宣泄冲动和升华能力的特征;艺术是对痛苦的补偿;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作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新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否定了弗洛伊德以本能的性的要求作为作家创作动力的源泉,认为作家创作动力来源于文化因素;否定了弗洛伊德潜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主导作用的思想,强调自我的价值;否定了作家是被动地释放心灵紧张的原因而进行创作的观点,认为作家完全可以克服愿望受压抑的痛苦,作家的创作是积极主动的表现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弗洛伊德性欲望仅是最低层次生理需要的一个部分,其以性欲望为基础的文艺观是极其有限的;文艺创作是自我实现人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靠作家的自由联想或幻想;作家是自我实现者,自我完善的人,与弗洛伊德“精神病似的创作者”相差甚远;审美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的伊谛普斯情结是低级和荒谬的  相似文献   
4.
论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属于社会学所描述的亚文化的范畴。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反过来企业文化又可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并充实和完善社会文化。研究企业文化必须将其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中考察。企业文化有经营理念、价值观、行为方式三个主要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5.
6.
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性的需要,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不断地开发和提升着人性。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适应人的本性的人性经济,是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的经济。充分认识人性与经济的关系,是有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基础,它将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在经济活动中更有效地研究和开发人性,在适应人性的基础上改善人性,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性得以升华。在经济活动中人性发展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将占尽无限的商机。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是当代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教育理论中的心理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思想。 一、把情感应用到智育之中 把情感这一心理学内容应用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并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这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灵魂。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情感在  相似文献   
8.
企业社会责任内部响应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国企业实际特征,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既是建构的秩序,又是生成的秩序.并将企业社会责任按基本责任、好公民责任、超级责任由低到高的层次,分析企业履行不同层次社会责任对员工社会性情感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的员工绩效行为.得出如下结论:企业始终存在着社会责任状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层次越高,自愿性、自选性越高,外部控制性越低;企业社会责任会促成"企业--员工责任共同体"的产生,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员工绩效行为有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管理科学的发展看企业文化理论的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传统管理理论由于只重视解决企业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问题,而对企业面对的环境压力重视不够,对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及产品“品牌”理念等研究不足,从而不能有效地指导现代的企业管理实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从五个方面适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了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的需求、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需求、企业团队管理的需要、企业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品质的需要和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对114名MBA学员"工作状态分析"自我报告的描述性数据统计和4个典型个案陈述分析,发现:①员工在履行角色内行为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角色外行为的特征,即角色内增强行为和角色内减弱行为;②角色外行为既存在有利于组织的行为,又存在有害于组织的行为,还存在"无奈的角色外行为";③员工对他人施以的角色外行为会因人情关系的不同而不同。基于此,以中国语境建构了益组织行为与损组织行为双向维度的角色外行为理论框架,旨在初步廓清角色内与角色外行为的关系,并对开展中国特征角色外行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