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发达的文体,诗学理论在古代文论中也居主体地位,而诗学风格学又是这个主体中的主体。围绕着诗歌体裁建立起来的风格学理论,内容十分丰富。研习这部分理论,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就是平淡自然的诗风不独作为一种表现风格,甚至升华为一种美学理...  相似文献   
2.
雷淑娟 《学术交流》2004,(10):143-146
比喻是意象营构中意象功能最强的言语策略。比喻的意象化是通过强化能指优势的言语策略来实现的。比喻的意象认知功能的前提,就是意象性喻体与本体所具有的同构关系。喻体借助于自身与本体的同构关系反映事物本质或特征,从而能在思维中取得与概念相对等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民族文化精神的贯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该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着该民族独特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所谓语言的民族性也就意在于此。而外国人在学习汉语言的同时,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着汉民族的文化。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应紧紧把握汉语在语法、构词、文字等方面所独具...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节律是有层次的.节律特征都分属于音节、句子、语段、语篇不同的层面,基调是语篇的基本腔调,属于语篇层的节律特征.汉语的语篇是一个由调型和调模组成的系统.调型、调模的选择要切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特定的题旨情境,在语篇中调型、调模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根据题旨情境的变化,调型也会发生升降平曲的转换,调模也会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人类学视角来考察人类语言的起源及对人类认知的规约性.动物的特定化及人的未特定化决定两者进化的异质性.人类的心智与语言共生共长,语言庞大的形式化符号系统最终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强大中介.  相似文献   
6.
说"命"     
雷淑娟 《学术交流》2001,(1):102-106
从语源学的角度去溯寻"命"字本源意义的生成及向派生意义演变的文化理据是一个重要课题.甲骨文中,"命"、"令"是字形相同,音相近、义相通,甚或有时通用的同源字.但这种通用是仅限于"命令"这一本来意义上的.在其后的引申、派生的道路上"命"和"令"便分道扬镳了.从三条线索描写、阐释"命"字的词义引申和演变的理据与轨迹1.从"命"的名词意义的引申来看.2.从"命"的动词意义的引申来看.3.从"命"和它的同源字"名"的通用中引申出的意义来看.我们依相关性和联想性的逻辑,参照古人的本体观念,人生哲学,揭示"命"一词诸多义项间的派生关系,并以相关的同源字印证之."命"一词的大家族,是古人"天命"的本体观演绎下的"人命"的人生观,上下尊卑的社会伦理观的文化亲缘关系的集合.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的语言哲学是从此在的生存论意义上来理解语言.现身、领会、语言是构成此在的三要素,它们在生存论意义上相互勾连,诗的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是人类生存状态之展开,是对真理的暗示,这种暗示是通过审美性来实现的,突显了文学以审美的语言来本真地言说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对世界概念化、范畴化的过程中,基于身体组织、边界接触的空间感知从根本上引导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它是蕴含在前概念框架中的核心观念.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一个从物理空间向其他认知域的隐喻映射的过程.语言系统中的空间关系是时间关系的隐喻来源,由此形成了概念意义与语言结构间的对称性.但由于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中心不同,话语主体建构语义内容的方式不同,从而使概念意义与语言结构间也呈现出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风格学是一个丰富的理论宝库,文学风格研究在中国源远流长,其理论思路也颇具特色,就这部分遗产中的一些重要的理论范畴进行系统化分析研究,是一件有现实意义的工作。本文就古代文学风格学所论及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风格分类学、风格形成理论、风格学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通感的语义框架、母体结构式为参照,对魏晋时期的通感进行断代考察。受五言古体诗格局的限制,这一时期的通感结构多为母体结构式之变式。明喻、暗喻式通感的诸种省略式均有前景化语用审美功能。同时指出,这一时期通感已成为短语衍生机制之一,一些特定语境临时组合的通感短语,至唐宋时期已由语用化走向语法化,固化为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