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传世典籍“兮”字本貌及形用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兮字在甲骨文中既已出现,在先秦传世典籍特别是韵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然在与先秦传世典籍同期创制的出土文献中未见其踪影;凡传世文献作兮处,相对应的出土文献皆不作兮。兮或为呼吸之吸的本字,作语气词始自秦汉时期,先秦传世典籍所见兮字系后人改字所致。  相似文献   
2.
讹混是一种特殊的汉字形际关系,在楚简文字中较为常见.楚简文字形体的讹混分为整字与整字、整字与构件、构件与构件三类;造成楚简文字讹混的讹变趋向分为单讹、双讹、互讹三式;讹混具有无向性、随意性、不传承性等特点;楚简文字讹混现象多与先民的类化思维有关,同时也和先民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道家哲学思想有一定的隐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出土文献流传视角,楚竹书传承字新见本义可分为二类:战国前各类文献皆未见的新出本义和战国前传世文献已见的准新出本义.这些本义数量少,使用频率低.战国前出土文献的局部面世和文献内容的字义选择,造成了这种本义呈现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4.
楚简文献是《汉语大字典》修订时应该注重收录的材料,但也应有所选择。当收者:具有补缺意义的楚简字形,非表专名的常见义项及能够提前义项始见时间的例证等;当舍者:已收列其他同形战国文字的字形,考释尚无定论的新见字及表示人名、地名等特殊专名的义项等。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中的象形字,能够体现先民的人本位、崇尚实用和追求审美的构形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人类自身为参照物和以人类视觉感官观照事物创造汉字;趋向简化,竖写动物象形字和采用方块性平面营构方式;追求方形美和对称美等。  相似文献   
6.
字用研究包括阐释字义引申和说明用法通假,与文字考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目前出土刊布的楚简古典籍主要有郭店楚墓竹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相关字用研究成果主要有院释文性专著、单篇性论文、汇集性论著、散见性论著,这些研究成果具有依托于文字考释、零散而缺乏系统、着力于通假而未综论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上博简《孔子见季桓子》篇第22简二见"吾子",从目前所见释读意见来看,"吾子"所指为何有待商榷。"吾子"在先秦文献中较少用于对话双方互称;该篇别简季桓子称呼孔子为"子",孔子称呼季桓子为"吾子",判然有别;且从对几个关键疑难字的释读,全简的重新句读和理解来看,此简二处"吾子"当皆为孔子称呼季桓子之语。简文孔子阐述了在位者不当使民"迷言",体现了孔子的"知言"观。  相似文献   
8.
楚竹书方位词以单纯词为主,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方位表达系统;这些方位词语法功能较强,能和很多词组合,充当多种句子成分,还可活用为他词;个别方位词用字尚未凝固。与甲骨文、金文相比,楚竹书方位词的表义能力迅速提高。楚竹书方位词及其词义的发展演变能够揭示战国楚地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特征:方位意识渐趋明晰,抽象思维逐步提高,空间方位视角下关照等级观念、时间概念,更多关注自我等。  相似文献   
9.
除了语音方面有联系,通假字和本字在形体和数量对应方面也有联系.在楚竹书文献中,与本字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多于无形体联系者,有声符联系者多于有形符联系者,说明竹书书写者选用通假字时倾向于选择形体上有关联的,且主要留意其起示音作用的声符,而不太关注其形符;通假字与本字字形相关与否与本字的存现或后起没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字在借为他字时趋向比较单一,活跃度不高;在借用他字来表示时趋向也比较单一,灵活性不强.  相似文献   
10.
论楚简合文     
合文也称合书,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合写在一起的文字书写形式,在小篆之前的各种古文字系统中皆有存现。属于战国文字系统的楚简文字中,亦存有一定数量的合文。楚简合文的结构方式有拼合、共体、包孕三式,合文间语法关系有并列、偏正、粘着、述宾、语序五种,具有数量大、形式多、有标记、不确定、难释读等特点。楚简合文兴盛是因为书者趋简心理的驱使,是楚文字缺乏规范性的表现之一,战国后文字渐趋规范,合文也即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