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省筹资金公派访问学者,我于一九九八年九月至九九年九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留学访问。回国前又顺访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学习期间还参加了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举办的东方学者项目,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访问了威廉斯堡、费城、华盛顿、纽约等著名的人文地理景点,对美国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大学有了一些切身的体会。自从那里返回后,我们又接待了几位回访的美国教授,也听到他们对我们这里现实的批评和建议。现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谈一点感受,不妥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一、人口增长概况1990年亚太地区人口为29.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56.8%。70年代初、中期,这一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保持在2.4%左右,但自1975年以来,这一地区有22个国家开始了由政府支持的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中国采取了有力的控制人口措施后,使人口增长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近三年(1988,1989,1990)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1.83%,1.79%,1.81%,这是令人欣慰的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对各亚区来说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率仍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是理论界谈论最多的问题之一,然而过去人们很少将它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联系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社会主义的实践告诉人们: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阐述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种种特点,无疑是经济理论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资本和资金、资产是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现实生活中人们却把它们混在一起,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人们就直接以“资金”概念取代“资本”概念。这是不妥的。考察马克思对这一组概念的用法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严格区别,将其混在一起会对理论和实践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根据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当提出“社会主义资本”概念。这对于激发企业活力,完善间接控制,进行治理整顿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成员在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上也开始分化。收入分配状况直接反映了一种制度设计的有效程度,由于收入分配的合理和公平与否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紧密相关,因此,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会在社会系统的各个层面上产生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资本”作为当前经济社会的基本范畴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札记的方式概括了对这一范畴研究的情况;对“社会主义资本”的定义、作用、必然性、历史趋势以及存在的哲学基础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同时,对一些与“社会主义资本”相近却又不相同的范畴进行了辨析。这种基础性的研究和辨析对于我们坚持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以来,“财产性收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条件下“财产性收入”的属性,对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经济建设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详细研究了经典作家关于“资本收入”的理论,提出了“广义财产性收入”的概念,并正面论述了“社会主义资本”范畴下的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属性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走出劳动力是否商品之争上的误区——兼与冯丛林、杨坚白同志商榷冯子标靳共元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是否商品,我国学术界已进行了多年的讨论。近年来,这一讨论又在更大的范围展开,分岐似乎进一步加深了。冯丛林同志在《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9期发表的《再驳劳...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资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资本这一范畴,同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一样,抽去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把它融进社会主义实践,便可演绎出”社会主义资本”这一重要经济范畴。文章从资本一般和特殊的哲学角度,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实践,分析了确立“杜会主义资本”范畴的客观必然性,论证了“社会主义资本” 的性质、特点、作用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对资本范畴进行再认识的理论文章骤然增多,这反映了经济改革进程的实际需要。然而在近两年为数众多的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中,人们立论的角度相差很大,观点也相去甚远,笔者所提出的“社会主义资本”正是在这些相互碰撞的看法中被评论的。在此,我们愿就这一问题再作一些商讨,以求继续明确这一重大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