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文学伦理批评研究逐步摆脱了数十年来的颓势,重获学界的认可和瞩目。1997-1998年,布斯、努斯鲍姆、波斯纳三位理论家曾围绕文学伦理批评有无合法性问题展开了论争,并主要聚焦伦理批评与文学性质的契合度,以及伦理批评的道德教诲功能两大议题。反方认为,文学伦理批评僭越了文学的本体属性,很难确证和达成预设的道德熏陶目的,正方则主张,文学伦理批评乃是兼顾文学诸要素的必然结果,而批评家关于文学教诲效用之实存性与不定性相统一的看法也使其无须遭受反对者的诘责。这场论辩在核心概念上有所含混,在逻辑方面也不乏疏失,但其中牵涉的大量颇有旨趣且悬而未定的问题,对于文学伦理批评和文艺伦理研究的开掘、建构而言却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是法国学者朱莉亚·克里斯蒂瓦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创设的一个文论术语。近年来,围绕互文性所展开的各项研究始终备受瞩目,而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思潮的重要分支,自传入我国伊始便引发了学者的激烈论争,且一直备受关注,但将互文性与解构主义联系起来进行的交互性研究却实为少见。以综合性眼光统筹两者间的关系,厘清互文性的基本内涵,进而发掘出其与解构主义思想间的关联,这种"以小见大"的研究方式有益于把握二者的自身特质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