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康家回族话语法探析韩建业1990年,我所语言研究室对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杨镇康家回族话进行了初次调查,在此基础上整理并发表了《初谈康家话语音系统及词汇的构成》(载《青海民族研究》1992年第1期)一文。之后,又于1992年进行了补充调查。本文拟从词...  相似文献   
2.
韩建业 《西域研究》2012,(3):66-70,139
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以后,大部地区在技术经济、文化格局、社会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革现象,堪称一次"青铜时代革命"。这次重大文化变革当与西方青铜文化的影响和刺激密切相关,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当时气候向干冷转化这个大的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3.
我省有藏、回、土、撒拉、蒙古五个世居少数民族,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少数民族数目达30多个。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我省现有少数民族人口18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42.10%。其中回、满两个民族使用汉语汉文,其他几个世居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立语言。这些语言分属汉藏和阿尔泰两个语系。蒙藏两个民族不但有自己的文字,而且有相当丰富的用自己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资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土族  相似文献   
4.
河湟“花儿”,是以西北河湟地区的方言主体——河州话和西宁话写成的。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认真研究一下河州话表现在花儿中的语音、词汇以及句法结构等方面的许多语言现象,在推论“花儿”的形成和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时,可以找到比较科学可靠的佐证。 过去的一些有关“花儿”语言学方面的论文,从汉语的角度对“花儿”中常见的特殊字、词、句分别进行了一些探讨,使其中一些明显属于汉语范畴的语法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这仅仅是个开端。事实证明,将“花儿”中屡见不鲜,河湟  相似文献   
5.
6.
唐伐西夏与稷放丹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元前2600年左右,临汾盆地陶寺类型中大量东方文化因素的出现和当地庙底沟二期类型文化传统的衰弱,缘于陶唐氏的西迁和对西夏的征服。公元前2200年左右,陶寺晚期类型中大量北方文化因素的出现和东方文化因素的随之消逝,又是后稷所代表的姬周先民向南挺进的结果,这两次大的冲突及其余波,直接导致了夏人主体东南向移动并终至创建夏王朝。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说:句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它把“用词造句的基本共同之点综合起来,并用这些共同之点组成语法规则。”可见句法所要研究的就有词组和句子两部分。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谈谈撒拉语句子的分类和句子成分。 我们知道,词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作为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而句子则是用词和词组构成的、有一定的语调、能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语言也是这样,它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这种发展,这种随着时代而发生的变化,只是由于速度缓慢,往往不容易被使用语言的人们所觉察。但是,如果我们把不同时期的语言,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语言的发展变化来,从而也能看出语言在不同时代的明显差异以及变化的趋向,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青海伊斯兰教拱北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拱北,是对中国伊斯兰教先贤陵墓建筑的称谓。系阿拉伯语Qubbah的音译,原意为拱形建筑物或圆拱形墓事。原为流行于阿拉伯、波斯及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建筑形式,后专指苏非派为其谢依赫、圣裔、先贤文墓上建造的圆屋顶建筑物,供人瞻仰拜谒,称为“拱北”。在中国主要指苏菲学派的传教士、各门定的始祖、道祖、先贤等陵墓的建筑,以区别于一般坟墓,表示对先贤、,道祖的尊崇。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苏菲派各门定在其创传人、道祖的墓上建造拱北,始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清中叶,在我国西北地区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中逐渐形成“四…  相似文献   
10.
距今5500年左右马家窑文化从甘肃中南部向西南挺进至四川西北部,再深入影响西藏东南而形成卡若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卡若文化或类似文化穿越山口而至喜马拉雅山南缘,然后沿着山麓西进,终至克什米尔地区而形成布尔扎霍姆(Burzahom)文化,这样就构成一条早期中西文化交流南道。这个通道不可能像汉代前后所谓"丝绸之路南道"那样,短期内主要通过偏南平原城市间链接完成贸易,而主要是通过文化上环环相扣的影响渐次形成,但总体上也当是人群西移过程的反映。反过来,西北地区最早出现的绵羊、小麦等也不排除是由此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