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审美启蒙理论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负有时代特点的新话题。作为现代审美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等理论,为审美启蒙理论提供了其哲学基础,美学基础及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采用索洛余值的TFP测算方法基础上,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对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与技术进步对陕西省第一产业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发现第一产业的经济增长还是过分依赖于资金与劳动力的投入,技术进步的速度过缓以致倒退,影响了陕西第一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历程中,邓小平与毛泽东之间不仅是一种承继关系,更是发展关系。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精华,纠正了其理论在实践中存在的失误,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时空观区别于旧唯物主义时空观的关键在于,不是把时空看作纯粹外在的与人无关的存在,而是坚持时空的社会历史性.从这一基本立场出发,马克思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是如同国民经济学家们想象的那样一种超时空的非历史性存在,而是在一定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中的存在.也就是说,马克思摒弃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恒化的论断,科学论证了它的必然性和社会历史性.这一论断对于深入把握当今社会的本质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调动积极因素 ,不可照搬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 ,只能根据新情况新变化 ,创设新思路 ,提出新对策。当前 ,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必须遵循利益原则 ,强化市场手段 ,运用平等法则 ,坚持共同富裕 ,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6.
审美启蒙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的主体总是处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范、制约、影响和遮蔽之中,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所产生的大众文化由于追求时尚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往往成为支配性意识形态的产物。由于大众文化使广大受众在笑声中牺牲了自己的现实欲求,把人们的希望引向了远离现实的梦境之中,无法看到个体经验中的真实的现实生活。因而我们从概念上把这种文化称之为审美幻觉。而具有启蒙性的审美现象,则表现了一种辩证的和谐,这种和谐在其深处充满了人与现实文化关系的种种矛盾冲突,把人们从掩蔽的意识形态天空中降落下来,使人们看到了现实生活的真相。审美启蒙又必须依赖于审美启蒙的媒介——审美意象,审美意象有其自律性的品格,以独特的姿态呈现在社会语境中,以感性的方式获得独具魅力的形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