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一次公众演讲中讲了这样两则故事.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穷孩子长着一对又宽又大的招风耳,在学校经常沦为其他同学的笑柄.这令他非常气愤,却不知该如何应对,也只能选择沉默.一天,穷孩子又被班上常欺负他的几个同学围了起来,他们对穷孩子进行语言攻击,大肆嘲笑.愤怒积压了太久,忍无可忍的他举起了拳头,朝离自己最近、笑得最欢的同学狠狠挥去.结果可以预见,穷孩子被学校处分,并当众向同学道歉.  相似文献   
2.
凯鲁亚克式人生哲学主要阐述的是20世纪的美国青年张扬个性,以叛逆和顽强的精神追求生命的价值,追逐自由的生活方式,用不懈的精神和态度追求自由,敢于冒险。凯鲁亚克的《在路上》重新定义了人生哲学,传达了一种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的凯鲁亚克式人生哲学。人生的真谛就在于不断对生命进行拷问,全力以赴探寻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认真分析阳光心态的含义及内容,阳光心态缺失的原因,以及构建阳光心态的有效途径,从而引导大学生构建阳光心态。  相似文献   
4.
赵辉  韩玲玲 《中州学刊》2023,(2):145-152
身份批评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批评方法。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主体身份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意义,开始从创作主体的职官、学术流派、地域、人伦等身份去阐释文学内容、题材及表现方法的形成。这不仅鲜明地反映了中国文学“因事而作”这一核心观念所产生的文学的行为性质决定创作目的、主体的身份决定言说话语的内在逻辑,而且反映了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不同的身份具有不同的知识话语体系,创作时主体多种身份的参与会带来多种身份话语的融合。这一批评方法的产生,既与先秦两汉严格的礼乐身份制度所产生的强烈的身份意识有密切关系,也与当时的王官制度规定的不同官员具有固定的职掌、知识话语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外资,是塘沽区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在塘沽区注册运营的外商(包括华侨、港澳台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投资企业共有291家,涉及第二、三产业的126个行业,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促进了塘沽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