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我国立法速度过快、数量过多以及立法所涉范围过广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对由此可能导致的法律确定性、权威性的减损和法律实施困难等负面效应的警觉,以及对"法律万能论"、立法动机错位和立法权中心化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手求立法理念的转变与提升,扩大立法中的民主参与,鼓励并支持提高社会自治能力,以提高立法质量,遏制过快发展的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2.
介绍自行研制的FIA6000全自动流动注射分析仪,该仪器包括了在线消解、在线蒸馏,在线萃取、在线离子交换和在线稀释等功能模块,可自动进行总磷、总氮、氰化物、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化合物的分析,其指标基本达到国标水平,仪器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方便,可应用在地表水,饮用水,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立法层面,我国学者多主张将"环境权"法律化,支持以普遍赋予权利的方式抵制对环境的不利行为,这种权利本位的立法模式在"环境权"本身的虚假性及其与环境整体利益的不相容的背景下举步维艰.环境问题正是由于我们向大自然倾泻、挥霍了过多的权利,因此,面对环境危机我们更需要的是自我抑制和奉献,而不是索取,这表现在立法上就是突出环境义务而不是环境权,建立义务本位的环境立法模式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危机,对质疑者可能存在的担忧和疑虑也能予以充分回应.  相似文献   
4.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实施的不产生法律效果,但事实上可能会产生一定法律后果并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行政行为.基于“无行政处分即无法律救济”的诉讼原则并囿于“具体行政行为”的限制,我国一直将可能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事实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然而,将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行政法学发展的历史趋势,并且国内已经进行了相关尝试和探索.因此,可以从放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原告资格、增加判决类型以及建立行政事实行为的调解制度等方面构建行政事实行为的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宪法文本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宪法解释方法重要性的现实基础.原意主义解释方法诉求制宪者的权威,但每个人无法回避的"历史前理解"使其难以厘清个人理解和制宪者意图的清晰界限;文本主义解释方法关注文本的通常含义,但其始终是以不致产生荒谬结果为前提的.社会对宪法解释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的认同是衡量宪法解释方法优劣的首要标准.社会学解释方法正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这是其成为宪法解释首选方法的内在缘由,同时,宪法的政治属性和最高性是决定社会学解释应当作为宪法解释首选方法的外在条件.社会学解释方法虽赋予释宪者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其是在遵循"法律解释共同体"的内部规则和解释传统的过程中作出的,故其结果并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之治乱兴衰,在于法治之发达与否;而法治之发达,关键在于公法之发达。在大力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当树立公法优位的理念并构建优良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一、批转零、零兼批——国营大中型批零企业经营职能的相互融合长期以来,国营商业企业一直存在着批发和零售两种不同层次、不同经营职能的企业。一般来说,批发企业不从事零售业务,零售企业不具有批发业务职能。即使批发企业有个别门市部,部分大型零售企业也有一些批发业务,但其商品销售额所占比重很小,批零企业之间的界  相似文献   
8.
行政许可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工作。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应当以《行政许可法》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价值取向,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行政以及行政法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从"国家行政"理念转向"公共行政"理念;从偏重"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从关注"权力"转向"权力与责任"并重;从依赖"强制"转向"强制和非强制"并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