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随着现代叙述技巧的发展,由人称代词"他"所标识的叙事者也由一种叙述体态发展为三种,即在神性化的万能叙事者"他"之后,又分别产生了人性化和物性化的叙事者"他"。在确认"他"的叙事者身份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后出现的两种体态,都属于窄视角的叙事模式,它们与传统神性化的全聚焦叙事模式在诸多方面截然不同,而这两者自身又各具特点,值得我们关注研究。通过分析这两种窄视角的叙述状况,也可以看到它们各自叙述表达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希腊神话与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海神,其共同点在于既有可怖的一面,又有可亲的一面;差异在于希腊的海神形象人神同形同性,而中国的海神形象人神异性异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上古时期文化观念较淡,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都是海洋本身、生存环境、种族体质等这些物质性因素在海神形象上的显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论对范畴的界说,基本上都采用了描述的方式.这是由于以儒道为主流的先秦哲学思想认为,具体现象背后抽象的本质不可能直接用逻辑性的语言来表述.于是,就对各种抽象的哲学范畴通过以感性的"象"来描述从而对其加以界说.而初期文论的范畴就源于哲学,这样也就造就了文论范畴的描述性界说范式.而这种范式一旦形成,由于形式本身发展的独立性,也就把后来文论范畴的界说方式规定成了这种描述性.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比兴》“拟容取心”句义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文心雕龙·比兴》赞语中"拟容取心"一句的解释,学者们分歧颇多.但任何阐释都应当尽量接近文本原初的意义.据此原则,该句中"心"的义指,既有客体蕴含的义理精神,也有主体的情感体认;而"拟容取心"既是针对"比"而言,也是针对"兴"而言.另外,"拟容"与"取心"在逻辑上应属于顺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6.
以《唐五代佛寺辑考》一书所考索辑录的佛寺为基础,从佛教典籍、唐人小说、诗文、方志、画史等文献之中又新见该书未收入的大觉寺、国恩寺、招庆寺、福业寺、禅定寺、金华寺、龙丘寺、开元寺等佛寺8处,以期对该书加以完善.另外,对该书中已收录的天居寺的地理位置、创建时间,广果寺与南华寺的名异实同等未能详尽之重要信息亦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7.
关于第二人称是否存在的争论,实际源于对人称概念界定的分歧,也就是以"观察点"为人称本质,还是以"称谓"作为人称标志的问题.其实"观察点"和"称谓"在研究文学作品时各有自己的功能用途,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鉴于此,我们应该首先对人称的概念加以界定,然后使"观察点"和"称谓"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8.
唐代佛教盛极,佛寺壁画创作也趋于繁荣。其时文学士人以游居于佛寺为习尚,他们或亲手图画寺壁,或游赏佛寺壁绘,或以壁画为题材来吟诗唱和。于是,壁画与诗歌两个艺术之间通过文人这一纽带而发生了关联,即佛寺壁画留给了士人深刻的记忆表象,进而化作了诗歌意象,濡染了唐代诸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诸多诗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9.
园林作为一种富于美学意味的建筑形式,既是栖身宴集的处所,又是综合多种文化于一身的立体艺术.在我国周代,皇家园林即有萌芽,而私家园林也在汉代已经出现,唐代更有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这样的大型宫殿群.学界对这些园林已有所关注,但其中研究空间仍很大.最近由李浩教授撰写的《唐代园林别业考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就是这个领域的一部力作.该书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