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形神理论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关于形神理论在哲学领域里的发展演变过程,关于形神理论借助“人”这一特殊中介从哲学领域向文学艺术领域的转化过程,关于形神理论在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中的发展演变过程,关于形神理论在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领域中的发展演变过程,关于文学形神理论和艺术形神理论之间的互渗和融合以及关于文学艺术创造实践中的形神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古代形神理论的发展源头进行追溯,可以认为早期道家的"器"与"道"关系论就是形神理论的源头;到了庄子,形神理论在哲学里已趋成熟,并开始了它向人的转化,至此,中国古代形神理论则已经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3.
秉承于先秦道家的《淮南子》,无论在哲学思想上,还是在音乐理论上,均是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并有进一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神主形从"说及其对音乐形神的论述中.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姜斋五十自定稿》里有多处写到饮酒的地方。在这些述说饮酒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看到,王船山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爱好饮酒:心情苦闷,借酒浇愁;怡情养性,享受生活;酒逢知己,共话沧桑。从这些诗歌里,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王船山的精神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去领略大师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乡土杂文”的诞生,是我国当代杂文创作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事件,它是对杂文创作宗旨、杂文的性质以及对杂文文体分类的重新定位。乡土杂文命题,是李升平先生的杰作,是他对杂文事业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背后,有一个在文化整体系统中起着核心利主导作用的东西,即中国古代的三种哲学文化———儒、道、释;它们以其培植的民族情感方式,影响了中国文人,并进而影响了古代诗歌的情感表现方式,导致了中国古代诗歌在哲学义理和审美体验上的高度统一这一极为本质的特征,从而使中国古代诗歌带着与生俱来的或儒或道或释的文化特征。因而,可以明确地说,中国古代诗歌就是在这三种哲学文化的直接影响下形成了三类不同的审美趣味。是故,以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视角,亦可将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儒、道、释三家———当然,此处仅就文人诗而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绘画"形""神"兼重的思想可分为三个阶段:汉朝时期为"形""神"兼重绘画思想的提出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形""神"兼重绘画思想的发展时期,唐朝时期为"形""神"兼重绘画思想的深化时期。  相似文献   
8.
马汉钦 《唐都学刊》2004,20(6):117-120
"神与物游"的源头在老庄哲学。老庄对"道"的终极追求是"神与物游"的思想基础。刘勰从创作论的角度对"神与物游"作出了创造性的阐释,使意象创造理论开始趋于完备,从而为意境理论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优美的,但这些人物所展示的情爱世界却大都是悲剧性的.这些悲剧性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及自然环境的恶劣,封建礼教及旧制度、旧社会陈规陋习的束缚及毒害,也有与青楼女子之间的产生了真正的爱却不能持久,还有不凑巧或因人去世而好梦难圆的悲剧.与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相比较,沈从文笔下的爱情悲剧有着更加宽广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现当代散文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形散神不散”论。“形散神不散”论一经提出,即广为流传。“形散神不散”的确可以用来概括散文“形”“神”之间的自然和精巧、挥洒自如和细针密线、信手拈来和刻意追求、信笔所致和别具匠心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它是散文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