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通过非学历教育的方式对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展示和推广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的存续力、传承人的文化自信等多方面的培养,经过近四年的推广已经渐成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需要给其传承人更强的传承能力和文化自信,让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是其发展的动力,传播不是传承,但却能让更多人参与到传承的工作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入到扶贫队伍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人们就业,展现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独特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在各地的培养模式大致相同,但研培效果却有所差异。结合具体案例,大胆质疑,并提出解决方略,对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工作以及学者的深入理论阐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与繁荣复兴的丰厚滋养,彰显着民族的文化身份,但其传承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文化传播与传承的主阵地,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包含具体体验、观察反思、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4个环节。结合非遗的实践属性,将该理论引入高校非遗教育活动中,梳理了非遗十大门类的体验重点,并探讨了创设非遗体验的实践路径,从而从内容和形式上关注具体体验的构建,旨在为高校非遗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培养思维与技能俱佳的非遗人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