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苏轼是一个具有赤子之心的诗人,这种性格使他一生屡遭贬谪,九死一生,同时又使他写出了天下最纯粹的诗文,成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针对特洛伊DLL对系统造成的危害,本论通过分析动态链接库的PE文件结构.提出了一种实时检测TROY动态链接库的设计方案,并在VC环境下成功实现.基于该方法用户可以有效地、实时地检测出特洛伊DLL,减少特洛伊DLL对泄露用户信息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灵岩寺作为齐鲁名刹,其独特的佛禅文化与自然景观一直成为历代文人游览歌咏的对象。灵岩寺景观进入文人的视野并成为文人笔下的审美对象是在北宋时期。北宋文人的游观赋诗,在灵岩寺文化发展史上刻下了深深印痕,扩大了灵岩寺的影响,同时也提升了齐鲁佛寺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5.
一蓑烟雨任平生——论苏轼的人生哲学与文学创作马银华在中国古代,苏轼是经历磨难最多、生活起伏最大的作家之一。在多次的宦海浮沉中,饱受痛苦折磨的苏轼不屈服于命运摆布,从自己生活经历出发对人生社会进行了深入思索,并通过对儒道释等传统哲学的吸收融合,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6.
马银华 《东岳论丛》2004,25(5):123-125
苏轼一生处于新党与旧党的矛盾夹缝中左支右绌、屡遭贬谪 ,但多年的流放生涯并没有摧垮他 ,反而加深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吸收融合 ,从而形成了一套不以谪为患、不计个人利弊得失的处世态度 ,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一种可仕可隐、无适而不可的随缘自适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7.
对人生短暂、生命易逝的咏叹是古代诗人经常抒写的主题 ,陶渊明对生死的关注和思考则与以往的诗人不同 ,他以自然的态度对待生 ,以寂然的态度对待死 ,用委运任化的思想化解了对生死的矛盾困惑 ,从而为中国的文人士大夫构建了一种回归自然、审美地享受平凡人生的崭新的生活方式———诗意的田园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主要提出了一种基于windows可执行文件的免疫系统模型(Portable Executable Immune System Model,以下简称PEISM)。这种免疫系统不同于以往的防病毒系统,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这种免疫系统的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疫苗库的大小可以随时变化,疫苗库中的疫苗可以随时删除,并且不影响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苏轼做到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完全统一,为中国文人构建了一种可仕可隐、无适而不可的新型人格模式--"自由人格"从而形成了对传统文化人格的超越,成为一位更加纯粹、达观、睿智的诗人.  相似文献   
10.
苏轼把原始儒学的独立精神人格与道家庄子的超然物外思想以及释家宁静淡泊的生活心态密切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以外部客观条件具备与否为辅助性前提的可隐可仕、无适而不可的自然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使他更理智更自如地超越世俗的功名利禄,以一种超然的审美态度对待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