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库切对历史问题的思考立足于对当下南非和整个人类历史境遇的忧虑,以颠覆大历史的权威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基础为主要指向.他一方面揭示了历史的虚构性、意识形态书写和不可再现性特征,另一方面,他的历史观中呈现出某种历史循环论的色彩,在对文明与野蛮的暴力循环的审视之中,表达出一种对新的历史伦理的呼唤.  相似文献   
2.
黑非洲地区封闭而自成一体的地理结构和独特的历史遭遇。导致黑非洲的民族主义文学具有鲜明的地缘特征,具体表现为对抗性、泛非性或泛黑人主义和混合性。运用本民族语言还是运用欧洲语言进行创作,黑非洲的民族主义作家们普遍陷入了语言选择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3.
黑非洲地区封闭而自成一体的地理结构和独特的历史遭遇。导致黑非洲的民族主义文学具有鲜明的地缘特征,具体表现为对抗性、泛非性或泛黑人主义和混合性。运用本民族语言还是运用欧洲语言进行创作,黑非洲的民族主义作家们普遍陷入了语言选择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作家布尔加科夫的长篇小说《大师和马格丽特》具有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特征,作家总体上采用了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融为一体的叙述策略,为现实设置了一个神话情境;与此同时,作家又采用夸张和荒诞、梦幻、陌生化、象征、打破时空界限和设置情节迷宫等艺术手法营造了一个带有魔幻色彩的新现实,所以,《大师和马格丽特》堪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5.
索因卡的自传《阿凯:童年岁月》以多种艺术手段追溯了幼年索因卡的双重文化教育背景以及在此影响下的个人意识的成长,并注意了人格史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反映了时代主题.索因卡坚信自己的记忆,对叙述建构起来的自我形象没有丝毫的自我怀疑,显现出了传统的自传意识.  相似文献   
6.
库切在《等待野蛮人》中通过对晚期帝国叙述的话语分析,告诉人们:帝国的叙述是帝国别有用心地站在单向的透视视角上运用多种技术、策略建构权威的过程,语言、书写符号、法律等都参与其中。通过对他者的强行书写,通过为他者塑造的否定性形象,帝国获得了自我确证。然而这样获得的权威毕竟是被制造的,并不稳固,当帝国权威赖以获得的野蛮人消失时,帝国便会无所适从,不胜自身问题的压力,而陷入崩溃。  相似文献   
7.
南非是一个崇拜男性上帝的父系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女性是被遮蔽的缺席存在,针对这种历史和现实,库切在《在国家的中心》中创造了一个具有多重指涉意义的女性身份文本,来与父系社会秩序进行对抗:叙述者玛格达的抗争不仅指向普遍的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而且指向荷裔南非人的民族神话对女性的再造和生产,同时还指向了使种族歧视合理化的殖民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以同为文化转型时期的艰苦探索者为基点,以历史的眼光来透视葛利高里和哈姆莱特这两个艺术形象,发现二者的悲剧都在于充满“人的魅力”的个人的道路选择与历史的必然发展趋势的之间出现了错位。他们的矛盾痛苦都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文化传递中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主题学与人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不仅在学科基础上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而且在学科发展实践中,也有着很多的交集。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一方面为主题学的研究提供了阐释的依据,另一方面人类学对于主题学的研究也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反过来,主题学的研究也势必会形成对人类学研究的有力支撑,进而拓展人类学的研究领地。  相似文献   
10.
德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君特·格拉斯刻意追求文体的互渗性 ,他的《但泽三部曲》在话语语体、文本、文体三个方面都存在着鲜明的互渗现象。格拉斯在这方面的大胆尝试使艺术形式获得了最大程度上的自由 ,也为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