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自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出版以来,洛丽塔的身份之谜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精神分析理论,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我们认为作为一个精神病患者临终独白的主人公,洛丽塔身份的"真实性"颇值得怀疑,她是亨伯特被压抑了的欲望的隐喻。作为亨伯特无意识的一种建构,洛丽塔是亨伯特无意识欲望的一个出口,一朵绮丽的"镜中花"。  相似文献   
2.
高明玉 《学术界》2012,(4):227-233,289
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的代表作《血色子午线》是一部记忆与虚构交织的文本。在这部小说中,麦卡锡借用美墨战争后美国白人受雇于斯诺瓦及德克萨斯州政府大肆屠杀印第安人这一令人震颤的史实,用冷静的视角批判了美国"天定命运"及"美国优越论"的神话。该小说发表于美越战争之后、美苏冷战之中的时代背景下,麦卡锡在其中重新审视了美国帝国主义的暴力行径,揭示了暴力冲突的根源,表现了其对民族及种族冲突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文化身份是一个流散族群或个体界定自身文化特点的标志,也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尤其是一个弱势民族为了求得自身真实存在所关注的核心。赖特、艾里森和莫里森等几代美国黑人作家为此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美国黑人身份政治追寻的意义。这一黑人民族文化身份追寻的过程揭示:黑人民族只有找到自己的根——黑人的传统文化,才能找到与白人抗衡的力量,在精神上获得重生,从而找到真实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饱受灾难,长期生活在白人的阴影里;赖特的<土生子>里的别格,通过别无选择的暴力行为让白人社会意识到了他的存在;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表现了黑人民族自我再现的抗争,吹响了黑人争取民权运动的号角.  相似文献   
5.
翻译原本的选择主要受一定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需求以及译者的价值取向。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可以分为四次:早期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初的小说翻译及五四运动以来的翻译活动。每一次翻译活动中翻译原本的选择都和那一特定时期的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