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政权以后以至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不仅要坚决镇压反革命,还必须坚决打击刑事犯罪活动,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根据这个基本观点,总结了打击刑事犯罪的历史经验,正确论述了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打击刑事犯罪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性质,指明了坚决打击刑事犯罪的方针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论判刑界限     
定罪与量刑是审判活动的两个关键环节,正确定罪之后,就要求正确至刑,这对于实现我国的刑法任务与刑罚目的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量刑,必须做到罚必当罪,统一、协调、平衡、公正,获得良性社会效果。正确的量刑必须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正确掌握量刑的情节,采用科学的量刑方法,除此,还应着重划清三个界限,并正确运用缓刑。  相似文献   
3.
关于共同犯罪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同犯罪是由几个人勾结在一起共同进行犯罪活动,比单个人实施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大。因为他们犯罪的能量大,犯罪的手段狡猾,造成危害后果严重,容易传播犯罪思想,并有逃避侦查、对抗审判的经验等等。因此,同共同犯罪作斗争,特别是同共同犯罪中的犯罪集团作斗争,在同整个犯罪作斗争中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犯罪构成包括四个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犯罪主体和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主观方面要件的内容指故意与过失、动机与目的。间接故意则是主观方面要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份。而正确地理解并阐明间接故意问题,不但对犯罪构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司法实践中正确定罪和量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年来对间接故意的认识,无论是法学界或司法实践又都存在若干分歧,并把间接故意视为复杂的难于解决的尖端问题。因此,更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这个问题。间接故意问题反映在认识上的分岐,主要是对间接故意的概念与特点的理解问题,间接故意同直接故意、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问题,间接故意有无目的、动机问题,间接故意有无预备、未遂问题,间接故意犯罪的范围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刑法思想内容极为丰富,表现在多方面。贯穿于制刑、量刑与行刑中的主线是区别对侍、宽严相济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思想,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与此相反,主张一律对待、只严不宽,搞重刑化,或者只宽不严,搞轻刑化,是脱离中国实际的、不成功的。坚持毛泽东的刑法思想,对当前刑法修改与完善以及同犯罪作斗争的现实需要,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刑法笔谈     
【编者按】刑法的修订和新刑法的颁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法学界特别是刑法理论界的一件大事。对新刑法进行阐释与宣传是刑法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故特邀我校法学院部分教师就一些宏观及新刑法修改补充幅度较大的问题,如新刑法的特点、依法治国与新刑法的颁布、刑法基本原则的规定及实施、单位犯罪问题、自首立功的人文精神底蕴等等,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研讨,以期对新刑法的贯彻和实施有所研益。我认为新刑法有以下特点:第一,新刑法具有连续性。对刑法的原有规定,包括文字表述、刑法制度、定罪和量…  相似文献   
7.
人治与法治,是法学上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和无产阶级专政有密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实际问题。目前,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国内政法界的重视。本文仅就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人治,必须实行法治,以及如何实行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强奸罪是一种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各国都有发生,而且犯罪率很高。例如,在美国,根据一九八一年八月联邦调查局公布的犯罪统计,平均每分钟发生一起强奸罪。全国发生的强奸罪,一九八○年有八万二千起,一九八一年有八万一千起。在苏联,根据一九七六年的犯罪统计,在公寓内或私人住宅里发生的强奸罪占百分之二十,在街道发生的强奸罪占百分之二十以上。在我国,强奸罪的发案率比外国低,但在刑事案件中仍占相当的比重,这种犯罪危害性很严重,因而,历来是打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缓刑是对被判处拘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附条件的不执行制度。其特点是:判处刑罚,同时宣告暂缓执行,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执行的可能性。在我国,既不能认为应对缓刑适用进行严控,适用越少越好,也不能认为应对缓刑适用放开,适用越多越好,而应在“适当多判一些缓刑”原则的指导下,做好缓刑的判决和执行两个阶段的工作,缓刑的适用才能达到最佳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刑法规定的犯罪未遂的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若干问题存在争论,例如犯罪未遂同犯罪预备、犯罪既遂和犯罪中止怎样区别,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