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目标和鲜明标志。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社会秩序生成机理的学理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学术界关于秩序的生成,存在着秩序建构论和演进论二元对立式理解。将秩序的生成置于复杂科学框架下加以分析,可以看出,秩序建构论和演进论分别研究的是外生和内生两种不同秩序的生成机制,二者存在着分立、不分离、不对立的关系,完整的社会秩序是由外生和内生秩序系统耦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和自身的情况可以有多种选择。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古人又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是强调质疑教学法的重要性。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提出了"善喻"的做法。"道而弗牵"是说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指导学生的思维按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效的提问让学生的质疑开始了,那  相似文献   
3.
虚拟社区的自组织特征及其规则生成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与现实世界相对独立存在的虚拟世界逐渐建立起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下,虚拟和谐的建构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虚拟和谐的表现是网络秩序的形成,突出表现在虚拟社区规则的生成和作用.如果说规则是否生成并发挥作用是衡量系统自组织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那么系统是否具有自组织特征也是规则能否产生的条件之一.因此,检验自组织理论对虚拟社区的适用性、探寻虚拟社区的组织特征、发掘虚拟社区规则的衍生模式,创造性地将系统自组织的理念从自然科学移植到社会科学,从现实社区延展到虚拟社区,为进一步研究与现实社会具有相似结构的虚拟社会系统中的自组织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完善虚拟社区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秩序是人类延续、社会进化的基础。伴随网络社会的崛起,网络社会秩序的供给成为重要的研究命题。为探究网络社会秩序生成机制,论文首先阐明了社会秩序生成的传统分歧,指出以主体多元、协调互动为理念的治理理论成为研究社会秩序生成的新范式,治理与网络社会运行十分契合,从历时态看网络社会秩序的生成经历了一个从网民内生自治秩序、业界技术规范秩序到政府管制秩序的分层演化过程,就共时态而言这几种秩序同时并存、彼此耦合,共同构成了网络整体秩序;基于这一分析框架,论文深入分析了网络社会秩序生成的自组织机制、演化机制、管制机制和治理均衡机制,提出网络社会秩序的生成在于网民内部共识的达成、业界经济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双重发挥、基于国情的自治与管制之间政府定位的恰如其分选择,以及多元治理主体间按照协商民主原则展开的持续耦合互动;论文最后提出网络社会是由网民、互联网企业、政府等行为主体耦合成的复杂大系统,协同治理是复杂系统管理集成方法,网络社会的协同治理策略就是建构起主体多元,手段多样,机制自律、他律和互律相耦合的系统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揭示了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反应;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的基本形态三个方面详细论证了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最后指出将和谐社会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