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文化图腾到国家形象,中国“龙”经历了历史的洗礼,也在世界格局和文化体系的扭转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中西方对龙的解读纯属一个历史的误解,也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一种跨文化沟通的结果。无论当时是否促进了文化间的理解和互动,今天的中国龙在经历天朝帝国、殖民主义、民族独立和民族觉醒的阶段后,开始由西方的文化解读转变到让西方按照中国的文化语境去认知,这不仅是龙的文化蕴涵的变化,同时也是中国国家形象改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快,我国的文化发展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在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改革。当前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的保护应该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文本主要从近几年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研究,并且就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价值进行研究,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见证人类思维进化史的活化石。本文从语言发展的象似性、类比机制、语序和语法化等认知语言学概念入手,通过探究英语屈折形式的由来,英语屈折形式在与外来语接触过程中所经历的历时变化,获得对人类语言发展进程的比较全面的认识。进而探究认知语言学是如何把人和世界以主体和客体纳入语言研究领域因而获得了强大阐释力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