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该文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剖析了实验教学现状.针对遗传学实验教学的特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研究建构了遗传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实践表明,该理论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人类的干扰和天然植被的破坏,对野生动物生存产生很大影响。动物的进食和躲避异类的捕杀,是其生存的两大必要条件。本文采用数学方法,研究影响动物个体生存的制约条件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的数量关系。 我们首先将动物的生态环境抽象为一张连续曲面上的多通路系统。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甘草播种苗为研究对象,对一年生甘草的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增长速率及其分配模式,植株的生长速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草生物量的动态曲线表现为典型的单峰式,可用五次曲线拟合,生物量的增长速率与植株的生长速率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不同时期甘草各生物组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均为根>叶>茎,最终平均单株根、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8.61%、19.85%、31.54%。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R/T)为0.95。  相似文献   
4.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常见的有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序列变异、DNA甲基化变异、基因的活化与沉默等。转座子和逆转录转座子的激活表明通过组织培养发生表型遗传变异。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表观遗传变异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Mendel(1866)在他的豌豆杂交试验论文中首次提出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设。丹麦学者Johansen(1909)第一个提出了基因(gene)这一术语。泛指那些控制任何性状,又依孟德尔规律遗传的遗传因子。Morgan(1911)通过对果蝇的研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经典遗传学把基因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  相似文献   
6.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①人类基因组DNA全部序列测定;②基因DNA序列的识别和其正常功能,基因变异与人类疾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不同辐射剂量的X射线辐射仙客来种子,研究对仙客来发芽率、发芽指数、活性指数、细胞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幼苗生长势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辐射能够提高仙客来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性指数、细胞分裂指数、幼苗生长势、幼苗叶绿素含量,高剂量辐射则起到相应的抑制作用,在辐射剂量为12Gy开始出现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