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9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转型时期中,经济政策与市场经济规则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种种表现、原因以及化解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视觉人类学除去它所包含的艺术和科技的成分之外.反映了人类学一个最根本的人文价值取向,即关注视觉背后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同时,除了通过影视手段记录、表达民族志或人类文化内客及观念的拍摄和研究,它还应该研究视觉工具与人类视觉力的开发,研究视觉认知与视觉思维、视觉符号、视觉表达、视觉传播及视觉文化的传承模式等,另外,关于视觉文化的社会分层、社会控制、时代意象等,都应该是当代视觉人类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越边境鸡鬼之谜的人类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边境地区流传的鸡鬼主要是由一种被称为“咒语”的念念有词的表演性仪式和毒药组成 ,它有四种不同的形态 :毒虫鸡鬼、植物鸡鬼、动物鸡鬼和物品鸡鬼。鸡鬼的传说各地各有不同 ,附随其上的种种神秘传闻和观念都与特定时代的社会观念和饲养者的目的有关联。养鸡鬼的人主要是过度贫穷和处于社会边缘化的弱势群体。民间百姓之所以十分痛恨养鸡鬼者 ,主要是受乡民社会“幸福有限观”的影响。壮医认为鸡鬼毒是一种可以致病的毒气 ,在人体元气不固时 ,毒气就侵害人而发病。鸡鬼是通过毒药来破坏人体生理机能从而达到害人目的 ,而不是通过巫力来影响人。但在恐惧鸡鬼的文化氛围里 ,人们不需要任何毒药或物理的因素 ,单凭恐惧就可以置人于死地。人中了鸡鬼毒 ,要通过世俗礼仪行为 ,净化被污染了的躯体和空间 ,才能象征性地达致社会秩序和道德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和西方世界的伊甸园一样,<山海经>、<淮南子·坠形训>等记载的建木分布的"都广之野"既是人类最美好的记忆和向往的一处地上乐园,也是远古先民崇拜的神圣宇宙空间--天地之中所在地.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田野调查结果表明,建木所在的都广之野是壮族先民西瓯、骆越以大明山为原型神化而成的天地的中心、神话的乐园.其具体位置就坐落在以大明山为中心的北回归线经过的广西中部平原地区,神树建木所处的位置就在大明山的天坪.这一观点已为考古出土实物所证实,并与壮族民间传说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果子狸是SARS病毒的宿主之一,野生动物是人类SARS的毒源.人工驯养野生动物,让人造的化学成分进入了大自然本来的生物过程,其产生的危害给世人带来了生态性的灾难.人类要善待自然,慎用科技,让人的自然体在大自然中正常生息才能达致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蛊毒,是古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既神秘而又令人恐怖的黑色巫术(或称邪术,属破坏型巫术):历史上在我国南方各个民族乃至东南亚一些民族中颇为流行。我国历代史志、文人笔记、医学典籍对之多有记述,各地民间亦多有传说;不过这些记载和传说,不是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无人经验,言不中的,就是牵强附会,或使其虚妄,变成荒诞,或使其成魔成幻,令人谈蛊色变,真假莫辨,难据为实。蛊为何物,又怎在南方各民族中流传数千百年之久,迄未有人作过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历代记述和实地调查的材料,对其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以溯其源流,揭其内质。  相似文献   
7.
黄世杰 《学术论坛》2002,(6):106-111
传统的研究方法把巫蛊与意识形态联系起来 ,认为巫蛊仅仅是人们的主观臆想 ,客观上并不存在。因此 ,巫蛊研究成了学术研究的禁区。作者认为 ,应当把巫蛊视为一种文化事象 ,把它放在促成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系统中 ,运用人类学的整体观、相对论和泛文化比较的理论方法对巫蛊进行考察和研究 ,这样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才能有助于今人理解巫蛊这一特殊文化事象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大明山主脉群峰之顶有八片天然大草坪,面积达180亩,四周古未环绕,中间长草不长树,人称天坪.大明山的天坪其来历什么样,到现在还没有人破解.其实,从大明山周围流传的神话故事,人们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9.
自唐宋至近现代以来,世代定居在安宁河流域的多续人与周边诸族群发生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层次互动。这种历史记忆与族群互动,自然在多续藏族群体的内心深处形成巨大反差,族群意识因而不断得到强化。袁晓文研究员以他自己的生活背景、求学生涯、工作阅历为个案,叙述并分析了一位藏学家对自己所属族群的族群观。"一叶知秋",在全球化、经济化、一体化趋势加剧时代,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文化自觉"理念,学者对于诸多在语言、历史、文化上处于弱势的族群应更多一份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大明山上龙腾湖的源头一带有天然白玉带(玉槛,以玉为槛)。这个玉带由石英矿脉所形成,银白色玉带奇观是大明山所独有,此景如天工神斧专门刻制,又如仙人神笔绘出仙境。而玉乃古代稀有珍贵之物,大明山上有如此多玉槛,足见其为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