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宋体四六自成立之后就形成两个风格不同的流派,分别以王安石和苏轼为代表。两宋之际的汪藻等四六文名家,一方面取法本朝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融汇两派之优长,创作出既典雅工致又明白畅达的四六文,使欧阳修等人变唐体为宋体的骈文革新最终完成;另一方面,远师唐代陆贽之风,融至诚于骈俪之中,变应用公文为经世之文。这些使两宋之际的四六文继北宋中期欧、苏之后,成为宋体四六的又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2.
黄之栋 《阴山学刊》2003,16(4):50-54
“诚斋体”是对杨万里诗歌主导风格的界定,其生成因素是多方面的。从诗学渊源看,江西体、晚唐体、俳谐体是形成诚斋体的三个重要因素。杨万里博学广取,分别对这三种诗歌风格进行了扬弃与重组,构建了别是一家的“杨诚斋体”。  相似文献   
3.
当华语学界对爱丁堡学派兴趣尚浓之时,爱丁堡学派是否早已成了明日黄花?爱丁堡大学科学技术与创新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每年都会抓紧风和日丽的夏日时光,举办师生“自强活动”(retreat)。2008年初夏,自强活动在爱丁堡近郊的卡贝瑞城堡(CarberryTower)举行。负责“挑战”的来自荷兰屯特大学的里普教授(ArieRip)不愧是位尽责的评论人,他的第一个挑战即是:在巴恩斯与布鲁尔等前代学者相继退休后,强纲领(或爱丁堡学派)还剩下什么?30年前爱丁堡学派替科技与社会开创了新局面,但30年后我们却还在原地踏步。难道爱丁堡学派已经玩完了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