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意模式与实现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公司的大起大落促进了人们对生意规律认识的深化,进而使生意模式受到重视。琼·马格雷塔和林达·M·阿普尔盖特等人的研究成果开启了生意模式研究的窗口。将实现方式从生意模式诸要素中分离出来,其意义在于将竞争战略的视角从重视要素转向重视联系和重视经营活动的整体性。生意模式面临的困境,使一些企业和产业处于不协调之中,同时这也是生意模式充满生机的体现。生意模式的选择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知识转移、企业边界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知识的观点将企业看作专门从事知识的创造和内部转移的社会团体,其在内部转移知识及向外部企业转移知识的相对效率,决定了企业的边界。跨国经营是一个知识创造和转移的渐进过程,知识转移成本而非交易成本,能够更好地解释这一过程的演进机制。知识转移是企业成长问题的核心。构建一个与西方企业接轨的、高度流程化的、建立在IT系统上的知识体系,克服知识体系的难以编码性、难以传授性、结构性缺失和结构不对称,应当引起中国企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EVA计算所涉及调整事项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EVA(经济增加值)的计算是EVA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中是否应该对基于GAAP(公认会计准则)的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调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本文选择了一些EVA计算所涉及的主要调整事项,从合理性、有效性、成本、可替代性四个方面对调整事项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必要性判断的一个分析框架。希望通过这一分析能为EVA管理体系推行中如何对待这些调整事项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EVA对股东和经理人博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委托代理关系下,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博弈行为会受到激励合同中业绩评价指标的影响。作为一个价值衡量指标,EVA可以被引入激励合同,作为经理人考核的标准。围绕“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EVA激励体系将在目标类型选择等五个方面对股东和经理人的博弈行为产生影响。EVA对博弈的影响是积极和有效的,激励合同对EVA的引入将有助于委托代理成本的减少。EVA在中国企业的实践应避免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背景下发展本土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一直没有适当的理论。现有的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竞争理论,一直作为反垄断和政府干预的理想的理论依据,但是在市场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情况下,完全竞争的标准就不适用了。  相似文献   
6.
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要实现价值最大化,需要对价值进行有效衡量.股东价值增值、经济增加值和投资现金流收益率是当前较有影响的价值衡量指标,对三个指标的计算办法和理论基础做了阐述,并分七个方面对三个指标的业绩评价适用性程度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市场可竞争性度量与中国工业市场可竞争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可竞争性对市场竞争性、所有权结构以及市场绩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其难以度量限制了这一重要概念的应用。运用从资本流动视角发展出的市场可竞争性度量方法,以及基于中国市场实际提出的外部可竞争性和内部可竞争性概念,对2001—2008年期间中国工业总体、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这三种可竞争性指标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中国工业市场可竞争性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可竞争性是比所有权结构更主要的影响行业市场竞争性的因素。内部可竞争性的快速增长正在成为推动工业总体可竞争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谈EVA激励“向下渗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EVA激励“向下渗透”,是指将EVA激励范围由决策层向下延伸到执行层乃至操作层。EVA激励向下渗透可以鼓励更多员工积极为公司创造价值,但“资源共享”、“关联交易”等问题的存在也会对EVA激励向下渗透形成障碍。本文回答了“为什么EVA激励要向下渗透、如何确定EVA激励的向下渗透程度、如何向下渗透”等问题,希望能为EVA管理模式的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运营模式与信息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利用信息和知识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和程度是有限度的。企业达到临界状态的信息强度被称为"信息强度阈",它实际上衡量的是企业学习和适应环境的最大限度。正是系统的静态柔性决定了企业的信息强度阈,而静态柔性是运营模式的一种内在属性。企业要想获得超过信息强度阈的信息强度,就必须变革运营模式,克服现有模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