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纯粹的经济因素———技术环境或竞争形式,都不能作为影响企业组织形态与策略选择的唯一解释。我国国企集团的形成是中央政策主导、股票市场的诱因、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以及企业间相互模仿的结果,而这种制度环境压力使组织结构趋同。然而不顾原有社会制度环境的特质,希望借用或移植一个本质不同的外来设计,仓促将国企集团化,尽管外形相似却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不足会引发商业银行挤兑现象,严重的还会导致商业银行破产。流动性过剩则意味着商业银行持有的资金超过维持必要流动所需的资金并为此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的说明,分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和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当前国内外创业投资政府扶持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政府在创业投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政府的功能角色进行合理的阶段性定位.创业投资行业的初期发展需要政府的直接推动,但后期更侧重于制度环境需求,而非直接性的非市场化干预.本文进一步通过实证考察了创业投资制度因素与政策因素对我国创业投资产业发展的具体作用,结果发现前者作用显著,而后者效果不稳定,这或许是由于政策扶持整体缺乏系统性.最后,本文认为,政府当局应重视政策扶持体系的构建与创业投资制度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政企关系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外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辩证认识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外部性,对正确处理政企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客观现象,深入阐述了我国地方政府行为外部性的成因及其效应,并提出通过制度建设使地方政府行为的负外部性弱化和内部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