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产生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2.
关于现代地质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世纪 ,全世界的地质机构和地质工作者都在思索着一个共同的问题 :地质工作怎样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地质工作如何转变和发展 ,并且不断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作出自己的回答。本文在分析中国地质工作的发展变化轨迹和一些发达国家地质工作新进展、新视野、新理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地质工作的发展战略及其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论及否定之否定规律时,一些哲学著述通常都把“磨碎麦粒”、“踩死昆虫”这类现象,排除在辩证的否定之外,认为这类否定是外在的形而上学的否定。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乃是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恩格斯说,“否定的否定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地起作用的,重要的自然、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在动物界和植物界中,在地质学、数学、历史和哲学中起着作用。”(《反杜林论》138——139页,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下引此书,仅注页码。)“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地、每时每地都在发生的过程。”(133页)  相似文献   
4.
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主要哲学著作有《太极图说》与《通书》。其《太极图说》开宗明义,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含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明白无误地表明,无极是他的哲学的最高范畴。他的哲学以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470年),最先提出对立面统一和斗争的学说。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遵从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而必然产生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处在不断产生和灭亡的过程中。他还较先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人的认识活动,作出了那个时代的深刻论述,以其特有的“生动性、新颖性、素朴性和历史的完整性”,把古希腊的哲学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列宁在其《哲学笔记》里,高度评价“赫拉克利特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内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对否定之否定过程,常用"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是不正确的.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但辩证的否定并非仅存在于事物发展从肯定阶段进入否定阶段和从否定阶段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的转折点上,也存在于事物发展整个过程的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中;事物所经历的辩证否定,并非只有"两次",而是存在多次.从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的内在联系看,对"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论加以肯定,就对立统一规律而言,必然会导致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否定;就质量互变规律而言,必然会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联系,导致对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原理的否定.这极易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造成不协调乃至混乱.  相似文献   
7.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基本规律之一。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中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这个基本概念,对于掌握和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侧重探讨“完善式否定”和“变革式否定”是辩证否定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及有关文章所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进行综述后,多层次论证了:“A—A”和“A—A—A”,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在谈到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时,常使用"两次否定三个阶段"来加以概括.这种概括实际上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本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从来都没有提出过狭隘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命题.在否定之否定过程中,辨证否定次数的多少,并不取决于人们这样那样的主观认定,而是取决于处于实际运动中的事物本身.辨证否定的次数的多少因客观事物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而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含的内容,现有的哲学原理教科书,一般都认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何为第一性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物质还是精神,它们谁是第一性的,谁先谁后,谁决定谁。基于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派别。二是世界可知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能否被认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