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黄小洲:关于Hermeneutik的词源学问题,您在《诠释学——它的历史与当代发展》一书中说,这个词源于赫尔墨斯(Hermes)这个信使之神,赫尔墨斯的任务是向人传递诸神的消息和指示,因而Hermeneutik就包含理解、解释和翻译的意思,它是一种语言转换工作,化陌生为熟悉.到目前为止,您还在坚持这个观点吗.  相似文献   
2.
伽达默尔教化解释学的实践哲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达默尔的教化解释学就是一种实践哲学,而且是一种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解释学实践哲学,它强调通过后天的日常交往、练习和习惯来分享共同的信念、价值与习俗,实践共同的善;强调过一种政治的生活或共同体的生活需要共同体中每位成员的互相友爱或友善。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自由观是一个自由谱系学,它是通过综合扬弃康德和经验派的自由原则而提出来的。意志是自由的,它是自由的基本规定,但同时又是一种形式的自由、主观的自由和抽象的自由。黑格尔认为自由还有质料的规定,即它应该包含现实的经验自由,其中包括各种感性的冲动。真正的自由是一种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具体自由,即现实的自由,它体现为法权的自...  相似文献   
4.
西方诠释学的东渐及其效应——洪汉鼎先生访谈(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洲:据您的了解,您认为西方诠释学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请问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洪汉鼎:我们最早接触诠释学的就是中国科学院哲学所编的《哲学泽丛》,早在1960和1970年代,它就发表了一些从苏联翻译的哲学论文,其中讲到了诠释学.广州大学有一位青年学者作了考证:在《哲学译丛》 1963年第9期刊登了由水羊木先生翻译的德国学者O.贝克尔所写的《艺术审美尺度的超验问题质疑:H.-G.卡达穆尔〈真实性和方法·哲学诠释学纲要〉》一文(卡达穆尔即伽达默尔),这应该是中国当代最早介绍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文章.注意啊,这是在1963年,也就是在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出版后才三年,我们就有介绍了.此后,在1970年代,《哲学译丛》陆续发表了一些翻译过来的苏联学者的文章,其中提到了解释学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所以说,引入解释学的年代可以上溯到1960年代.  相似文献   
5.
伽达默尔的教化解释学与古代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的讨论密切相关。实践智慧不是理论的知识,也不是关于始点知识的努斯(nous)。实践智慧与实践的活动相关但与制作的技艺活动相区别,因而它同善的事物相关。在今天这样一个科技主义无孔不入的时代中,伽达默尔对传统实践智慧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他重新纠正了近代以来人们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理解的偏差;其次,他主张重新恢复实践智慧的地位,对于我们反思规范伦理学与技术主义富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Bildung即教化概念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教化的概念分析,可知教化的一般本质就在于使人类自身成为一个普遍的精神存在,以及伽达默尔将教化区分为实践的教化与理论的教化。教化概念其实可以看作是《真理与方法》乃至伽达默尔的整个解释学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西方哲学界流行着一股"语言工具论"的强大思潮,它企图发展出一套精密的人工形式语言.伽达默尔认为"语言工具论"彻底误解了语言的本质,而这种误解植根于传统的形而上学之中,尤其是柏拉图.柏拉图首先把语言定位为一种工具,从而使语言的本质陷入遮蔽.伽达默尔深刻地批判了这种思想,主张语言与事物是统一的,是通往真理的重要道路,其本质与生命就在于对话.  相似文献   
8.
伽达默尔在新的理论背景中赋予了教化概念更深刻的内涵,这就是现象学和历史主义,它们对于伽达默尔孕育他的教化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伽达默尔从现象学那里赋予教化以理性主义的特色,它承认意识、主体等概念存在的合理性,并且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展开批判;同时,伽达默尔的教化思想也从历史主义那里吸收了为精神科学奠定科学基础的努力,并且使得教化展示为历史主义的辩证综合论和实践智慧特色。  相似文献   
9.
狄尔泰的新浪漫主义美学对西方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非常值得探究。生命与体验是狄尔泰新浪漫主义美学的基础。其中,生命主要是指人的意识或心灵,体验则是一种直接化、当下化的、本我本己的感性经验,审美活动的真正理解对象就是指蕴藏在艺术作品中的生命体验。狄尔泰认为,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人类心灵的一种想象,一部艺术作品的优劣根本上是由想象力的高低决定的。狄尔泰对想象力的理解具有浓重的科学主义倾向。在诸种艺术形式中,诗对生命体验的表现最直接、最丰富、最深刻,因此诗应是最高级别的艺术形式。狄尔泰非常珍视个体性在美学上的价值,他认为在传记文学里,伟大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要与其独特个性、生命历程等审美要素综合一起才能得到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