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贵州侗族服饰就是一个独特的隐喻体系,它是通过服饰的三大核心部位来完成对其民族历史、文化、精神及意识的隐喻:衣服的款式和颜色宛如一颗杉树,隐喻的是民族精神的本源,是人与自然和谐一体观念的表达;发式宛如土堆,隐喻的是始祖居所,是"萨"崇拜信仰的形式表达;头花宛如新生命,隐喻的是情爱和生殖力,是自由、快乐追求的表达,是柔性美文化的体现。贵州侗族服饰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隐喻,表现了该民族最纯真的艺术意志和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性的历程是艰难曲折、漫长迂回的,其历史是充满创痛的.杨春时、张法、钱永祥等学者都对中国现代性的问题进行过剖析,同时开出了“超越性文化层面的建构”、“依赖中华本土文化重回中心的诉求”和“自由主义价值理想的维护”等药方.但从目前持续的现代性困境来看,停留于学理层面的、单一指出一个方向和一条道路的探讨都显得很无力,我们需要的是一套能于现实、个体和整体多向互动验证的系统原理,而这正是封孝伦教授的新著《生命之思》的价值意义之所在.《生命之思》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用以对个体自我乃至人类生命真相进行反思的独特、简约而又严整的理论模型.以之为镜鉴,人们可以更深入、明晰地认识个体;又能以个体的真切生命经验为镜鉴,推演并确证出人类万千生命整体的普遍逻辑.它不仅可以为我们突围现代性困境做出努力,还能为转型期中国社会人们精神的危机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艺术史是情感与程式矛盾运动的历史。中国艺术所表现的情感是带有政治伦理色彩的、以"中和"为审美特征的情感。中国艺术还具有"程式"特征,就是艺术表现中的种类、类型、材质、风格、形式或笔法等所体现出的深植于集体无意识深层,成为无法摆脱的具有稳定传承的定式。程式是用来装情感的,程式又是消极的,它有惰性,但情感有时受它的驱使,有时是反抗它的驱使的。当情感以一个时代为整体普遍发生变迁的时候,程式却固守不变,此时艺术走入末流;当最适合表现新情感的程式终于找到,艺术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这中间的流动构成中国艺术的历史。"中和"之情与惰性"程式"的本质特征、"师资传授"和"传移模写"的尚古创造传统,导致中国艺术的历史具有轻微、静态、缓慢的变化性,独立于世界艺术史之外。  相似文献   
4.
审美民族性就是民族性中所包含的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它蕴涵在民族文化艺术的形态中,体现了各民族的价值和情感取向,是各民族民族性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审美民族性的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意义重大:其一,能强化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形成文化上的向心力;其二,可激发边缘文化的巨大活力,成为主流文化的重要补充和制约力量.其三,可为人类的生命本真存在的意义之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