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科学发展观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欠发达地区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不断地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而城市化正是他们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欠发达地区加快城市化进程,关键在于形成科学的发展观,快速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促进“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瑾宏 《唐都学刊》2008,24(2):27-30
"诚"作为儒家伦理的核心范畴,不仅是道德准则,更体现为天道本体与人性的根源."诚"贯通天人,为儒家伦理道德价值提供了终极依据.内求于心的"诚之"工夫是达致天人合一的理想道德境界的修养途径.梳理"诚"的道德哲学的内涵对于诚信缺失的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道德启示.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以差异或多样性为前提,以精神为其内在本质.和谐社会一方面是一个具有实体凝聚力的道德世界,另一方面是一个充满道义关切的正义社会.伦理精神的培育与制度安排的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  相似文献   
4.
宽容是由于认识到自我与他者的共同属性而平等地对待他人,是对他者的尊重。老子的宽容思想以形而上的“道”为其立论的基础,以自然无为的他者理念为其形而上的依据,以道德宽容和政治宽容为主线,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和国际和平为旨归,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宽容是对他者的尊重。《道德经》的宽容思想以"道"为立论基础,以"道"之"自然"、"无为"本性蕴含的他者理念为形而上的依据,以"若谷之德"的道德宽容和"无为而治"的政治宽容为内容,以实现人的身心和谐、社会和谐、国际和平为旨归,是具有现代性和民族性的宽容理念。深入挖掘并辩证分析《道德经》的宽容思想对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道德与现代性自我相伴而生,现代性自我是道德与现代性分离的根源,也是走出现代道德困境的关键。现代性自我生成的历史维度敞开了现代道德困境的深层根源及其现象学展现。面对困境,现代、后现代道德哲学及社群主义提出了各自的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从现代道德困境的"自我"根源出发,辨证地处理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情与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是超越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文化,也是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和谐观以伦理为基础,西方传统的和谐观以宗教为基石。和谐的当代本性是伦理的,它蕴含着道德自我的伦理要求,尊重他者的伦理原则,个体以实体为指归的伦理精神和社会作为伦理实体的道德精神以及人对自然的伦理责任。和谐的伦理定位使伦理成为和谐最为亟需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8.
作为各文化传统普遍认同的基本原则,道德金规则在全球化时代寻求共识中的可能性与合理性何在?通过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传统金规则"与"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最佳可能方案"比较分析后可知:金规则的现实可能性不在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在于它所提供的伦理精神指向及其形式的普遍性中蕴含着的合理性.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人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主体性的批判可能导致道德相对主义,它在取消价值共识的同时也取消了人际共识,而且其效用性也很难实现.因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仍然是道德金规则的最佳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9.
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基础的地位。人文教育不只是入文知识的传授,其实质是人文精神的塑造,因而人文教育寓于科学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之中。针对当代大学教育及大学生的特点,探索了当代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路:重建大学教育理念、改革专业设置、改革教育方式、加强情感教育和给大学生以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以差异或多样性为前提,以精神为其内在本质。和谐社会一方面是一个具有实体凝聚力的道德世界,另一方面是一个充满道义关切的正义社会。伦理精神的培育与制度安排的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