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考察了筮法的起源、发展和在民俗中的应用问题。作者认为,原始占筮法是以奇偶二数的演变为基础的,它与“占必三次”结合在一起便演绎出了八卦。实际上,《周易》中的阴阳二爻是对奇偶二数的抽象。所以又说,古老的占筮法则是爻卦演变的前身。  相似文献   
2.
今本《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多“用”辞一爻)卦含卦名与卦辞,爻含爻题与爻辞.《易传》凡七种十篇,包括:(一)《彖传》上下两篇;(二)《象传》上下两篇;(三)《文言传》;(四)《系辞传》上下两篇;(五)《说卦传》;(六)《序卦传》;(七)《杂卦传》.据《汉书·艺文志》载:“易经十三篇”.颜师古注云:“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易经》在西汉中叶之前都是单独成篇,而不附于《易经》之后.熹平石经《周易》就是十二篇,《易经》和《易传》都是单独成篇,并不附于《易经》之后,这便是西汉中叶以前《周易》“经”和“传”的内蕴.  相似文献   
3.
《小象》、《彖传》和《大象传》,历来易家都认为它们在《易传》中是比较早的著作。《小象》是专门解释传述周易“爻辞”的。但笔者感到《小象》在解释“爻辞”时往往出现许多矛盾现象;许多地方往往只是重复“爻辞”内容,给人以累赘之感;有的则断章取义;有的与原意完全相反,牵强附会,对大部份“爻辞”未予解释,类似这种矛盾现象大量存在,恕不多举,使人感到《小象》在解释“爻辞”上有治丝而益纷之  相似文献   
4.
熊十力是近代著名的易学家,其晚年易作《乾坤衍》一书,确是一部独具慧眼、具有真知灼见的好书。该书分辨伪和广义两大部分。辨伪是辨别周易之真伪,广义是根据乾坤二彖发挥作者易学哲学思想。本文试图对其第一部分“辨伪”作札记并略抒管见,乞大家雅正。第一、熊氏认为辨伪十分重要,将易学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熊氏认为辨伪是治易的首要问题,十分重要。他  相似文献   
5.
通行本《周易》的卦序乃文王所作 ,所谓文王“重卦”和作卦辞为不实之辞。卦序是文王的发明创造 ,而非集体创作。  相似文献   
6.
客家,即一个特定群体的统称,他们虽是汉民族中的一个民系,但在语言、风俗、历史、精神等内在和外表皆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