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壮族反战乱长歌《嘹歌·唱离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嘹歌”是壮族人民喜闻乐唱的一种民歌形式。由于歌唱时歌句的尾音都用“嘹——嘹”来拖腔,因而人们称之为“嘹歌”。“嘹歌”是从一九六一年开始搜集整理的。先由田东县文化馆搜集整理了八百多行。后由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两次派人下去,深入发掘,共搜集到手抄本和口头记录约一万六千多行。其内容丰富多采,从各方面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心理状态、风俗习惯等。而基本内容则是由《日歌》、《夜歌》、《散歌》三部份组成。第一部分:《日歌》,就是白天唱的歌。它又包括《三月歌》、《日歌》、《入寨歌》三方面的内容。《三月歌》唱的是壮家的自然风光、季节时令以及农事活动的情况,从一月唱到十二  相似文献   
2.
在彩色缤纷的壮族民间文学艺苑里,机智人物的故事是一枝奇丽的鲜花。它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壮族人民口头创作的艺术珍品。机智人物的故事,是在壮族地区封建社会上升时期产生的。它是土司、流官、财主和贫苦的农民阶级这一主要矛盾在观念形态上的特殊反映。其所以特殊,就在于贫苦的农民和土司、流官、财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御斗争,是通过艺术虚构的故事形式表现出来的,以表现故事主人公的“机智”为其最突出的特点。它反映了壮族贫苦农民的意  相似文献   
3.
壮族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壮族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根据一九七七年统计,全国壮族共有一千二百多万人。其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一千一百多万人(主要聚居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分布在云南省文山等州(县)的有八十二万多人;分布在广东省连山县等地的有三万五千多人;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有一万多人;散居在湖南省江华县的有四千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略论《凤凰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凰歌》是著名壮族诗人韦其麟继《百鸟衣》之后创作的又一首优美长篇叙事诗。这首长诗,最初发表在一九六四年第一期的《长江文艺》上;一九七九年九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一九八一年荣获解放后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凤凰歌》以真挚的感情,晓畅的语言,优美的民歌形式,叙述了一个普通的壮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提的 2 0世纪的壮族文学仅指壮族作家运用汉语言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从 2 0世纪初起 ,壮族作家就投身于中国社会大变革运动 ,拓宽了民族审美视野 ,广泛接触、研习、借鉴和吸收了先进民族的文化素养和创作经验 ,用本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 ,为中华民族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使壮族文学成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诗歌漫论黄绍清抗战时期,中国的现实是严峻的,生活色调是多样的。诗人们从当时的中国现实生活中广泛取材,“反映这一伟大时代的全面生活。作为对我们这一代人的鼓舞的怒吼,对后一代人的享受而怀念不已的遗产。”(郭沫若等:《抗战以来的文艺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沉甸甸的、厚重的四卷(150万字)的《秦似文集》中,散文作品占了相当重要的页码。秦似先生是以创作杂文著称于世的,他的杂文创作的光辉成就,已经理所当然地载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灿烂史册;那针砭时弊的犀利笔锋,常常令人们精神为之一振,鼓起鞭挞丑恶,抨击劣迹的勇气。相比而言,秦似的散文比之杂文篇幅则少一些,艺术风格也迥然相异。因此,读他的散文,人们仿佛被带进了自然清新、朴素雅淡的艺术天地,那飘逸潇洒的气质,深邃隽永的韵味,使你感受到“象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的美的享受。秦似的散文同样闪耀着不凡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8.
词是兴于唐而完臻于宋的一种裂变形态诗体。随着词作的成熟和发展,便产生了评论词作得失优劣的专门文章,这就是在争鸣中兴起的宋代词论。这类文章,最初见于一些词作选本的序言或跋中,如欧阳炯的《花间集序》。这类文章,多是针对一些具体词作的特点而写成的文字,未能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显得比较零散而且肤浅,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这是词学理论初创时期最为明显的弱点。北宋以后,阐释词体、说明词律、探讨词旨、研究词法、评论词家、辨析词派的各种不同意见纷纷发表,对词与诗的关系,对“婉约”和“豪放”的长短等问题进行研讨,各抒己见,形成了相当活跃的争鸣局面。宋代词论便是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