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超常规转型.寻求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不仅是对新常态的回应和适应性选择,也是其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要求.本文通过梳理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考察其在当前中国面临的困境,指出加强人力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流量”的供给,分类有序地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是新常态下发展型社会政策在中国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胡适与陈寅恪的“特殊情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寅恪对胡适的认识,是从怀有偏见而逐渐走向理解,以至成为知心朋友。这其中的发展过程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但双方共同的理念是促使他们建立深厚友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前京剧界正在开展伟大的革命运动,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剧,一个个搬上了舞台。許多观众为这个古老剧种获得新的生命、取得巨大成就而欢呼。但是也有一些人抱着观望态度,甚至看不起京剧的革命现代戏。这当然是极其錯誤的。我在学习魯迅著作的过程中,觉得魯迅在关于京戏方面,发  相似文献   
4.
论青年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教育是当前青年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充分认识创新教育的意义 ,提高当代青年的创新能力 ,对实现民族振兴至关重要。营造创新氛围 ,改进学校教育 ,加强实践活动 ,是培养青年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变化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经费多渠道的筹措体制和探究、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特点和发展变化,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广辟高校办学经费来源渠道,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呈现出新的特点 ,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 ,个性心理因素的影响。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 ,其主要途径在于 :一是加强大学生科学理论教育 ;二是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导向 ;三是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观的冲突 ;四是加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五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六是加强法制建设 ;七是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最早替曹操平反的是谁?这个问题,建国以来,一直没有明确过,在一些读者中间,至今仍有模糊的认识。据我们所知,如从时间的先后着眼,为曹操平反的讨论,早在一九一七年三月,钱玄同与胡适之间,就以书信的形式在《新青年》杂志上提出来  相似文献   
8.
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的杨正泉所著《新闻背后的故事:我的亲历实勃(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他40多年来对新闻工作的回忆和记述。尤其是特殊年代里的一些特殊报道,鲜为人知。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9.
宁波城区古建筑具有分布比较集中、类型多样和明显反映时代特征等特点。目前,宁波城区对古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古建筑妄加改造;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忽视对古民居的保护;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对古建筑造成“建设性”、“开发性”破坏以及旅游开发商业气重,缺乏文化特色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宁波城区古建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应注意对古建筑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协调现代建筑环境与历史环境和对古建筑进行重新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广播嵌入基层治理体系的路径是多维度化的:通过凝聚共识,将人民群众纳入到社会主义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政治议程中,使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以无形的电波建构农村集体生产生活统一的时间基础,通过开办在地化的自办节目,创建基层群众的交往空间,从而实现广播对微观个体日常生活的介入;广播节目围绕群众的生产和日常生活等主题展开,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指导人民的生活,突出了农民的主体性。这一历史实践对于当下媒介参与基层治理的启示在于:通过媒介的意义建构与认同凝聚,将社会治理主体有机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观议题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的在地化优势,使媒体自身有机介入基层微观个体的日常生活实践;通过为基层群众提供多元服务的方式,发挥媒介的治理功能,激发地方基层群众参与当地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决策意识,为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