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大概是孔夫子说过的吧,也许是“孔子之徒”的话,记不真切了。“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还有“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大概可以算得是有关“思想改造”最古也最权威的文献。圣人也不能不承认这事实,人的思想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的。四十九岁时还当作真理的东西,一转年就不一定了;同时还表示了追求真理一直到死的勇气与决心。这一切,都很值得佩服,不能因为是孔老二一伙的言论,就简单地一概加以否定。  相似文献   
2.
黄裳 《社区》2008,(32):4-6
现在已经很难记起自己最早读的是些什么书了。“读书”似乎也有种种不同情形,有被动的,有的则出于自愿。无论是私塾或学校,在那里读的都是老师指定的课本,没有自己挑选的余地。我是由大伯父(他是清朝最后一科举人)开蒙的,用的课本是上海出版的澄衷学堂《字课图说》,这是“看图识字”一类的识字课本,每半页三个字,左图右文,编辑得很不错,图画得也好,  相似文献   
3.
三十七年冬,得于姑苏护龙街上。翌年春四月装成。前年冬,宗江养疴吴门三多桥畔,余时往探之,每去必至护龙街观书。此册即检得于琴川书店架上者。惜佚去末二卷,而目尚存,可知其内容也。此书刊于甲申国变之日,南都倾覆,书板化作柴薪矣。禁书目亦不见著录。千顷堂黄氏目中有之。明人多病虚夸,终亡其国。著作家言能类此者有几!惜其书  相似文献   
4.
明代浙东著名的藏书家,有宁波范氏天一阁与山阴祁氏淡生堂。两家都有藏书目录传世,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没有版本说明(天一阁目有略记版本者,但已是后出之作)。说这是缺点,但同时也正好是特点。因为这恰是与常熟派藏书家的毛氏汲古阁、钱氏绛云楼截然不同的所在。汲古阁有“秘本书目”,不但注明版本,同时还说明当时买价若干,抄费几何,那已经有些近于广告了。但我们自然也看重这种广告式的书目,因为它记得详细,便于参考研究。  相似文献   
5.
余年十四,就读天津南开中学。周末入市,听戏饮啖外,喜游商场。时劝业、天祥市场楼上各有书肆,缥缃锦轴,眩人目睛,不敢迳入。即偶入亦草草巡视,见标签定价,逡巡而退。书摊上偶有旧书价较廉。一日见四印斋所刻词七册一函,初印明丽,装池精雅,喜而购之,价三元。不知其为残册也。阳春、漱玉、双白、东山诸种外,稼轩只余上半。扉页有旧人手题,云:“幼遐侍御持赠,××早秋得于凤城。”知是半塘老人刻成后持赠同人之物。藏书  相似文献   
6.
西施的故乡     
有人在学报上发表文章说西施的故乡不是诸暨而是萧山。没有找到这篇文章的原文,但是却听了一些有关这个论题的不同意见。在我的印象里,西施一直是出生在诸暨的。三十多年前买到过一部明崇祯刻本的  相似文献   
7.
此本六年前得于吴下,江山刘氏藏书也。原刻绝罕。拜经楼吴氏曾刊入《海昌丽则》中,所据则为抄本。兔床乾嘉中藏书名家,更究心乡邦文献,然终未见此。流传之罕,从可知矣。此本刊成于顺治十年,时之遴方贵盛。后三年,遣戍辽左。此书板片当亦化作柴薪,转眼烟云,都成故迹,可为叹息。素庵一序,文情俱胜。二臣心曲,亦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