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价值原则是现代自由理念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人类活动以其价值导向性区别于其他生命形式;价值原则真正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自由与自主;但是价值原则的理想性维度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因此,它又与乌托邦历史设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
把王阳明与欧洲同时代的宗教改革进行对比表明,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在历史上也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成为人的路径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3.
自近代开始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改变,同时也是最深刻的影响,即生活节奏的加快,这背离了发展应有的"以人为本"之价值取向,而使发展本身成为目标;肇始于20世纪末期的"慢城运动",为了重塑和回归"以人为目的"的发展价值观,对现代社会发展"快"与"慢"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慢城运动"的本质在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这一宗旨之下,其赋予"城"之内涵一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理性主义把自由简化为获得真理的传统信念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在人类活动中通过真理原则实践自由有它自身的合理限度 ,不能加以绝对化和扩大化 ,而否认真理原则在人类活动中实践自由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同样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一个贯穿于唯物史观丰富和发展过程的基本原则。当代中国把以人为本确定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标志着它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价值观,可以说是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有原则高度的实践"的理性回归,这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玛窦离开肇庆的原因比迄今为止的有关看法都要复杂得多,不仅利玛窦本人对此看法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变化的过程,刘继文决定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离开肇庆北上韶州绝非仅仅是为了占有他们的肇庆会院,而是既有刘继文等时任朝廷官员自保的考虑,也有传教士追求接近北京的深层需求。  相似文献   
7.
集体行动的困境问题如果从社会资本理论的立场看,其起因正在于把社会资本的主体归结为个人或者小集团,而这也同样会导致与社会资本理论之初衷相背离的社会关系资本化的消极后果,因此社会资本的所有者既是个人也包含社会,但后者是这种形态的资本的主要所有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确认自由即自主这样一个传统观点的基础上 ,讨论了以客体为根据的自由和以主体为根据的自由分别具有的特征 (服从和否定 )、原则 (真理和价值 ) ,认为这两种意义上的自由都存在缺陷和不足 ,提出应该以实际生活过程为基础扬弃以客体为根据的自由和以主体为根据的自由 ,才能使自由真正成为自主活动和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
利玛窦史海钩沉一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玛窦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在关于他的各种史料中,经常被认为权威可信的是利玛窦本人的回忆录,但刘明强先生提供的“存泽堂”《刘氏族谱》中发现,由刘承范撰写的《利玛窦传》,对有关利玛窦的一些记载或人事可能会具有更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体间性特征以及与此相应的理性多元化,使共识原则成为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但这种共识是以保护个性和推崇宽容为前提的,它不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而是实践哲学范式的结果,与卢梭的“公共意志”式的共识没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