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全唐文》是19世纪初,清政府组织一百多名翰林学士花费7年心血编纂而成的一部唐文总集,全书共10卷,收录了唐代3035位作者的20025篇文章。后来,光绪年间的著名学者陆心源又在《唐文拾遗》、《唐文续拾》中辑录了2871篇。以上三部书合计,共收唐文22896篇。它们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反映了唐代那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教育、科技、文学、艺术、宗教、风俗等等社会生活,因此,自它问世200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解放思想,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建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弗洛伊德在中国很是热了一阵子,现在又冷了下去。但像弗洛伊德这样触及到人类深层精神结构的文化现象,并不像某些时装,流行歌曲“热”那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是有着更为强韧的渗透力与更为持久的生命力的。事实上,在冷却的表层下面,弗洛伊德的影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通假字在古代汉语的书面语里,几乎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由于它本身的主要特点是以表音为准,即以甲字之读音标示音同或音近的乙字之义,加之古今字音字形的变易,这就给后人阅读和研究古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往往造成望文生训的谬误。原因是大量的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而通假字则是表音的,以表意理解训释表音现象,失误肯定是难免的。正如宋代学者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所说的:“注书至难,虽孔安国、马融、郑康成、王弼之解经,杜元凯之解《左传》,颜师古之注《汉书》,亦不能无失。”他并举了一些典型事例为佐证:王荆公在《诗新经》中对“八月剥枣”句和洪庆善在注《楚辞·九歌·东君》篇中对“经瑟”、“箫钟”的先误及其后加以改正,等等。至于今人根据古书之误释以讹传讹而注释者,更是层出不穷。如有人根据司马贞《索隐》对《史记·刺客列传》中“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句中的“腐”字作“腐烂”释,便是典型的一例。实际上,“腐”即“拊”的通假字,意思是拍打,“拊心”就是捶胸。《战国策·燕策》关于此事的记述,就写作“切齿拊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