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8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发展特征。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在初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已步入产业升级和扩大外向度阶段,中西部地区也正着力培植后发优势,加快推进各类资源的民营化进程。在此轮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浪潮中,作为民族地区的恩施州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准确把握全省和全州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定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加快推进政策创新,完善对策措施。恩施自治州是集老、少、边、穷、库区于一体的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要实现加快发展和富民、富县、富州的目标,最现实的途…  相似文献   
2.
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程,是一门面向各族青年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课程。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世界观,掌握了解中国政府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基本概况,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力争使学生具备研究现实民族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之一,也是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特色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公共必修课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民族大学特色。该门课程对学生学习党和国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了解民族知识,培养学生民族感情、爱国主义情操,增强自信心、自豪感,促进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对公共课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完善相关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主要根据民族政策的定义、中国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现实情况,分析和讨论民族政策的特征、功能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政府政策和市场机遇的双重作用下,民族旅游村寨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的壮大起来。在此过程中,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政府不乏存在对民族旅游村寨的刻意打造,进而出现了民族文化移植现象。此种现象不仅会左右民族村落文化变迁的进程和方向,还可能对当地民族的文化认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笔者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针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个人认同、族群认同、地缘认同以及客源地文化认同四个层面的变迁情况,对民族文化移植现象中的文化认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文化认同理论中的场景论和原生论阐发其变化原因,并对现代意义上的族群认同发展趋势做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恩施土司城是湖北恩施州城土家族文化的标志性工程,分析其景点的布局和经营情况,认为应从景点建设、经营环境、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提档升级。具体有建设土家风情社区;可组建以土司城为核心资产,以宾馆为配套项目的旅游集团公司,并赋予相应的管理职能,使其打造成为鄂西文化旅游之亮点。  相似文献   
6.
五一假日期间,首都市民和来京观光的游客在北京中华民族园与来自云南德宏州的领导、傣族同胞一起,共度具有浓郁傣家风情的传统佳节———泼水节,泼水狂欢使每一个游客置身于南国风情之中。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家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也前来参加泼水节狂欢。据悉,中华民族园傣族泼水节活动将持续到十月底云南德宏州与北京中华民族园共同举办“泼水节”@龚志祥  相似文献   
7.
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述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认为,近年来,武陵地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关系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该地区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政治优势,凝聚了各民族的传统友谊;武陵地区民族关系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根源,也有现实根源,集中反映了历史和现实诸多不利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民族政策的内容构成、民族政策的效力差异、民族政策作用的广度深度以及方式方法上的不同,探讨民族政策的分类和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9.
<正>各级各类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之一。注重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教育教学相结合,准确阐释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深入抓实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着力在各族师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政策的发展脉络,结合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分析当前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和供应面临的问题,从网点建设、专项制度、监督机制和生产供应特需用品方式改变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