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初唐诗人崔融,至今还没有任何论著对他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他对唐诗有三个方面突出的影响:完全合律的七言排律是初唐时期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样复杂的诗体也完全合律,可说明很多问题;编选《珠英学士集》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审美倾向,开启了唐诗选本的一个时代;代表国家所作的《唐朝新定诗体》,对格律诗的最终定型有规范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代的五言律诗定型时间尚存争议。《次苏州》是李父现存诗作写作年代最早的五言律诗。考察其声律特点之后进而发现,他的41首近体诗都完全符合格律,因此这一首诗就有了声律研究的不寻常的意义,可以推定五言律诗的声律形式在此之前已经确定。再将它与写作年代相当的其他诗人的作品加以联系,便形成了高宗朝后期至武则天朝前期大量的诗歌完全符合格律的连环论据。还可得知彼时的诗歌声律理论不仅对宫廷诗人有影响,而且已经扩展到京城之外,格律已经成为诗人群体共同遵循的固定格式,因而可以论定这一时段为五言律诗定型的时间,而不是迟至武则天朝后期。  相似文献   
3.
七律的定型者究竟是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查诗体定型要以诗人群体的作品符合格律为依据,但不是全部诗人的全部作品符合格律.明人胡震亨"自景龙始创七律"的经典论断虽然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与史实不符;李峤的七律尽管全部合律,但写作年代不是最早的,因此不能作为七律定型的唯一代表.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石淙诗"是研究七律的重要材料,可以证明七律在此时已经定型.沈佺期的七律写作年代早,作品多,影响突出,无论如何也是这一诗体定型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4.
没有诗歌写作的年代考查,仅靠诗歌符合格律的百分比统计,从而认定某一人是诗体定型的最重要的诗人,这是不科学的研究方法。初唐时期重要的诗歌格律理论文献,对律诗的形成影响甚大,而且正是那些理论文献成了诗体逐渐形成的年代标志;在理论的指导之下,不少诗人遵循格律规则写作,对诗体形式的确定产生了重要影响。杨炯的诗歌,对研究五律、五排定型的年代很有价值;杜审言虽然是代表人物之一,但相对于百分之百符合格律的初唐诗人群体来说,他的"首功"是难以认定的。  相似文献   
5.
初唐诗人崔融,至今还没有任何论著对他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他对唐诗有三个方面突出的影响:完全合律的七言排律是初唐时期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样复杂的诗体也完全合律,可说明很多问题;编选《珠英学士集》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审美倾向,开启了唐诗选本的一个时代;代表国家所作的《唐朝新定诗体》,对格律诗的最终定型有规范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诗体三题     
唐代的诗歌体裁种类繁多,旧有的认识还很有限,有些存在错误。本文对此考察了的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长句",即唐人主要用于称呼七言律诗的术语;二是七言排律在唐代的创作情况,得出并非"很少见",而是很常见而且很有特点的结论;三是对中唐的杂言诗多方面考索,得出张志和《渔歌子》不是一首词,而是一首杂言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元兢三论     
根据多种文献资料的分析,可推知初唐著名文人元兢是河南籍人士。这是从未有人论及的问题。比较上官仪和元兢的诗歌对偶理论,发现元兢才是初唐时期真正有创见的第一人,而上官仪的所谓"六对"、"八对"理论,很可能是宋人以讹传讹的不实之词。元兢提出的诗歌声律"换头"规则,解决了格律诗平仄反和正的"篇"的联系问题,其理论对诗歌写作实践产生了最为直接的、明显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武则天朝前期诗律定型的格局。这是他最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杜晓勤<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一书,依据最新研制成功的"中国古代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统计数据立论,有些观点受了错误数据的误导.最为突出的是论述上官仪时却抛开统计数据,多用推论臆断建立新说,论证上官仪对唐代新体诗声律学的贡献,认为后来的重要声律理论都祖述<笔札华梁>.通过对<文镜秘府论>等文献认真仔细的研究,发现上官仪对唐代阐述新体诗声律理论的重要人物元兢并无明显的影响,两人的理论主张并不统一,几乎没有证据能证明新说成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