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焕峰  谭一帆  刘小勇 《城市观察》2024,(2):132-145+164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宝贵资源,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基于人文经济学的价值判断,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人文城市的典型代表进行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对所在城市创新能力的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正面作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可以通过发挥要素积累效应、产业转型升级效应与宜居宜业效应,助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人文城市建设、历史文化遗产活化的经济价值,进而探索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作用机理和理论框架,为构建人文经济学话语体系提供实践证据和实证方法,并为发展人文经济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81—2008年广州水污染数据,从时序维度实证考察广州水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双向动态作用特征,并利用EVIEWS分别构造了两个水污染变量与人均GDP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水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但短期相互作用不明显;经济增长是水污染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对水污染的方差贡献大于水污染对经济增长的方差贡献,但贡献度很低。  相似文献   
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新时期为了缩小我国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战略决策。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提出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得到了国内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引用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增城市为例,针对大都市边缘地带人力资源配置和开发阻碍产业结构优化及经济发展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出现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顺德模式"是农村工业化和区域发展的成功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区域创新系统不断完善,使得单位投入产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上升,而综合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下降,顺德模式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区域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V模型对广东省及四大区域2000--2012年的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广东省在含有污染排放等非期望产值因素下得到的效率值明显低于不含污染排放因素下的效率值;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区域因素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作用仍然是显著为正的,但产业结构因素和能源消耗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作用为负。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建设是创新驱动导向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文章从智慧城市经济体系具备的持续性、创新性、生态性和舒适性这四大特征角度出发,构建了内含14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大城市经济智慧指数的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34大城市的经济智慧发展水平可以分为3大类别:经济智慧指数最高的城市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以及广州;第2、3类别城市个数分别为12个和18个,前者的平均综合得分均为正值,而第3类别的城市经济发展智慧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8.
广深"双城"联动要始终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创新平台"发展目标,牢牢把握集聚和开放两个核心要义,着力构建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区域协同创新和科技转化服务三大支撑体系,不断强化广深"双城"联动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支撑引领、整合协同、开放门户和辐射带动等四个方面功用.  相似文献   
9.
丁焕峰 《学术论坛》2001,(3):113-116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县(市)域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及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问题和我国县(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县(市)域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流动和国家生育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我国中西部开发的思路创新和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找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了解增长动力的演变规律,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从最终需求的角度解析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DEA方法,从要素供给角度分析中国各地区劳动、资本和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合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角度,探讨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特征和问题.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来源由前期的消费转变为出口后,近年来又转变为投资,而资本要素一直是中国各省市增长的主要要素驱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处在投资主导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伴随着效率下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