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余秋雨 《可乐》2008,(7):64-64
昨天的日记还兴高采烈地写到越过恒河时的壮美夜色,但现在提笔时,眼前的图像完全变了。原因是,我们终于去了恒河岸边,看到举世闻名的"恒河晨浴"。早晨5时发车,到靠近河边的路口停下,步行过去。河边已经非常拥挤,一半是乞丐,而且大量是麻风病乞丐,不知怎么任其流浪在外。  相似文献   
2.
余秋雨 《领导文萃》2008,(17):141-143
朋友们有一个来自西安的邓先生。他说一个中国学生在欧洲某个国家留学,有一天新来的教授扫视过教室里的各国留学生,独独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中国人的盘问。这位学生艰难地回答了一半显然被误解了的问题,然后说:“另一些伺题不是误解,随着中国的富强将会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3.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闪问余秋雨     
余秋雨 《中外书摘》2009,(12):24-26
余秋雨在北京大学开了一门课,内容是中国文化史。每次课程结束之前,学生们会随口问几个与课程无关的问题,大多是当下发生的事情,余秋雨即兴回答,便是《闪问余秋雨》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余秋雨 《可乐》2008,(8):11-11
平时想起一座城市,先会想起一些风景,到最后,必然只想这座城市里的朋友。是朋友。决定了我们与各个城市的亲疏。初到一个陌生地,大家经常感到寂寞慌乱,就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朋友。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两个朋友见面时再夸张的动作声调,四周路人都能原谅。有时,久违的朋友冷不丁从  相似文献   
6.
黑色的光亮     
壹 墨子,墨,黑也。据说,他原姓墨胎(胎在此处读作恰),省略成墨,叫墨翟。诸子百家中,除了他,再也没有用自己的名号来称呼自己的学派的。你看,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每个学派的名称都表达了理念和责能,只有他,干脆利落,大大咧咧地叫墨家。  相似文献   
7.
一天在深圳,我和马兰在路边散步。她说,她发现,她的爸爸、妈妈好几次都把头凑在一起嘟嘟哝哝,一见她进门就立即分开,又把什么东西藏藏掖掖。她假装没看见,心里却一直有个疑窦。几天前她终于找到了老人家藏在垫被底下的那东西,是一叠诽谤我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行箧中的书     
余秋雨 《社区》2009,(11):5-5
与研究生谈读书,我问他们:如果你明天就要投入一次为期长远的跋涉.行箧中将带一本什么书? 抗战时期,许多学者轻装逃难前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人带了《庄子》,有人带了《剑南诗稿》,有一位教授在简薄的行囊中硬是塞进了一部《红楼梦》……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的跑道上,一直在进行着一场致命的追逐:做事的人在追逐事情,不做事情的人在追逐着做事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不要等待     
与其等待稀世天象,不如欣赏今天的晚霞。晚霞中,哪一团彩云散开了,也不要等待它的重新聚合;哪一脉云气暗淡了,也不要等待它的再度明亮。它们每一次翻卷出来的图案花纹,全在人们的等待之外。因此只有不等待的人,才能真正享受晚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