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在进入本文的论述前,有必要先澄清以下三个术语的含义: 一是"学术创新".这个术语在其过分频繁的使用中正在失去其原初的含义.有鉴于此,我们也不得不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学术创新":一种是"形式上的学术创新",即试图运用新的时髦的术语来阐述旧的问题.另一种是"实质上的学术创新",即通过新的论点、新的视角的引入,或通过对新的论证方法、新的论据的采纳,实质性地推进、推翻或更正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研究结论.本文是在"实质上的学术创新"的意义上使用"学术创新"这个术语的.  相似文献   
2.
俞吾金 《河北学刊》2003,23(6):34-35
[主持人语]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兴起、苏联解体和东欧的剧变,西方马克思主义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的转变.如果说,由"冷战"和1968年的"巴黎风暴"所提供的思想资源已经被以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文本所耗尽的话,那么,正是上面所提到的七八十年代以来的新的历史情境和格局的形成,为已经衰弱不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神经的重新兴奋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一直没有得到全面的评价。我国目前关于欧洲哲学史方面的一些著作几乎都认为:(一)他的认识论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二)他的认识论尽管看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某种关系,但最后还是被形而上学地割裂了。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主要哲学著作的探讨,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论:(一)他的认识论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二)他的认识论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亚里士多德不但没有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对两者关系作了认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在我国的哲学研究中 ,西方现代哲学研究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有趣的是 ,这两个不同的领域中从事研究活动的学者却常常处在“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中 ,偶尔有一些对话或交流 ,但与其说它们是学术性的 ,毋宁说是礼节性的 ;人们是如此专心致志地在自己的领域中进行耕耘 ,以致于很少去反思这两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关系。我们这里说“很少去反思” ,表明这样的反思仍然是存在的 ,但却处在边缘化的状态中 ,既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也没有产生出任何积极意义上的成果。据笔者所知 ,有学者主张西…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权力诠释学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诠释学史家们通常忽略了马克思在诠释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其实,马克思不仅以自己的方式先于海德格尔完成了诠释学的本体论转折,而且克服了传统的诠释学所持的抽象的理论态度,真正地揭示出人的诠释活动得以展开的现实的权力磁场.马克思的权力诠释学奠基于实践诠释学,只要我们考察的是人的真实的实践活动,就会发现,这一活动通常是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权力和话语的互动关系中展开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决定了实践诠释学的本质是权力诠释学.人们不是任意地、随心所欲地进入自己的理解和解释过程的,而是在统治阶级的、无所不在的权力的阴影下进入这一过程的.在马克思看来,统治者不仅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而进行统治,而且以自己的方式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这就为我们批判地解读不同历史时代的文本的秘密提供了一把钥匙.同时也启示我们,在革命过程中,夺取政治权力和文化一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们的研究表明,马克思的权力诠释学以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赋予当代思想界以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复旦学报》作为复旦学人辛勤耕耘的学术园地,素以思想活跃、夏夏独造、不逐时流、不鸳时尚见重于海内外学术界。记得访美期间,我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图书馆里都见到过它。事实上,只要踏进美国任何一所大学的文科阅览室,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追寻它的芳踪。每当我从书架上捧起它时,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难忘的记忆就会像潮水般地涌来……1978年初,当我作为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走进复旦校园时,刚刚复刊的《学报》对于我们说来还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学术殿堂。三年级时,我试着写哲学论文,处女作是“‘蜡…  相似文献   
7.
Inrecent yearsthediscussioncenteringon philosophyoftheeconomyhascontinuedunabated ,butlittlegroundhasbeengainedasaresult.Thebasicreasonforthisistheabsenceoverthe yearsofaconsensusonthecorrectdefinitionoftheterm“philosophyoftheeconomy,”becausefewhavereal…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是十九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在他逝世以后,研究其思想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本文根据黑格尔是典型的理性主义者这一根本特征,拟通过剖析其理性观的历史地位和命运,对他整个哲学的得失和兴衰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一) 理性是整个黑格尔哲学的一个缩影。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阐述黑格尔的理性观的理论贡献,也就是阐述他整个哲学的理论贡献。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规定就是否定”(拉丁文为:determinientsatoegatio)是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黑格尔曾多次提到这个命题,并把它和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同称为伟大的命题。恩格斯和列宁也分别在《反杜林论》、《哲学笔记》中谈到这个命题,并作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三大转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俞吾金 《河北学刊》2004,24(3):53-57
哲学研究的对象由三个不同的侧面构成,即外部世界、自我、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与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媒介物。从这一见解出发来看西方哲学史,之中存在着三个大的转向。第一个大转向是从独断论哲学到批判哲学;第二个大转向是从批判哲学到生存论哲学;第三个大转向是从生存论哲学到当代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