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男友上大学,痴情女孩忘了共同进步 李菲1981年10月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初中毕业后李菲考上了合肥科技学校,这是一所中专学校.在学校里,李菲结识了来自安徽巢湖市的阳光男孩王亚力,两人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没多久,他们确立了恋爱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小说形象塑造问题的研究中,数十年来一直流行着“从类型化典型走向性格化典型”的说法.这种“类型说”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观点,即认为:从理论发展到创作实际都证明,“从类型化到个性化”是西方古代文学形象塑造的客观现实,“这一规律也应该符合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特别是中国小说史的实际情况”;尽管《三国演义》等明清时期的一些长篇小说思想艺术成就不容低估,但由于它们产生在“我国叙事文学不太发达、形象塑造的经验相对贫乏的基础上”,所以不可能“比十八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比塞万提斯和乔叟等人还早得多,就一步登天地跨入了个性仙的殿堂”.运用西方文学理论来研究中国文学形象,以弥补我国古代小说理论之不足,就方法论而言并无不可;然而这一论断并未建立在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基础之上,理论阐述与文学实际之间缺乏严密的契合,因而显得似是而非,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3.
2009年9月,一对已经在台北大都市生活几十年的教授夫妇不顾一切放弃舒适的生活来到了安徽山下种香草,从教授到农民,从三尺讲台到田间地头,他们开始了人生第二春的播种和耕耘。  相似文献   
4.
从语言与文学的角度 ,剖析中国古代人的“鬼魂”观念 ,阐明古代文学中鬼魂意象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入手,重点分析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上海孤儿>.文章从人物的身份设定、隐喻的运用及对欧洲中心主义的解构三个方面,展示了石黑一雄开阔的历史胸怀和独特的艺术技巧,反映了殖民时代的孤独与痛苦及欧洲中心主义逐渐瓦解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佛经翻译方式所经历的从口述笔受到建立译场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魏晋隋唐时期文人学士多喜与名僧交好,兼修内外,在诸多方面体现出深厚的佛学修养.王公贵族、丈人学士的佛学修养与佛教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佛教理论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8.
《敦煌变文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对《孔子项讫相问书》所作的校理疏释中,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笔者就其中的40则校释提出商补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俞晓红 《金色年华》2009,(11):14-15
为了庆祝儿子10岁生日,父亲带着儿子来到贵州偏远山区徒步旅行。在这里,儿子结识了13个因为家贫上不起学的同龄孩子,并萌动了一个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在这里建一所希望小学,让13个小伙伴都有学上。回家后,儿子瞒着父母开始了他的筹钱计划:拍卖长辈们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想方设法哄爸爸妈妈“奖励”自己……终于有一天,孩子的秘密被爸爸妈妈发现了,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意象是百年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颇受关注的对象。从景象、境象、物象、颜色气味意象等角度概括梳理《红楼梦》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研究的历程,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