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水平井置胶成坝深部液流转向技术思路, 应用 ECLIPSE 数值模拟软件, 分别以二层二维、 韵律渐变的五层二维和四注九采复杂五层井网模型为对象, 研究了胶坝位置、 高度、 组合以及措施时间等敏感因素对胶坝改善水驱效果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对于正韵律厚油层, 水平井置胶成坝技术是一种有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胶坝位于注采井中部或是靠近油井的地方效果较好; 胶坝的高度越高, 改善水驱效果越好; 多个胶坝组合使用, 并且达到厚油层 40% 以上高度时, 增油效果更加明显; 采取措施时间越早, 改善水驱效果越好, 即使在油井高含水阶段开展措施, 仍可以显著提高油层水驱采收率; 多个胶坝结合使用或与堵水技术相结合, 可以进一步改善开发效果。为高含水油田水平井置胶成坝技术的现场实施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玉章 《职业》2016,(22):74-75
竞赛式教学法源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研究“竞赛型”实训教学,有利于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本文以“竞赛型”实训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开发课程、评价机制、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弹塑性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渗流情况下的油气井井眼围岩的势能函数,以该势能函数为基础,应用突变理论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油气井的出砂物理过程,进而建立了出砂预测的全新数学模型,求取无砂生产的临界流速,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出砂的敏感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首次引入突变理论对油气井出砂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无砂生产临界流速的全新求解方法。实例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可靠,敏感性分析表明塑性区的污染是出砂的主要原因。相对以往出砂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多,计算结果更可靠。应用突变理论研究油气井出砂机理为出砂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孤岛油田Ng4 砂组地质及动态数据,对点坝内部侧积夹层进行定量化描述,建立了一系列反映点坝内部构型的三维典型精细地质模型,结合水平井经济极限产量,以不同注采条件下的点坝剩余油分布模式为基础,应用油藏工程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对高含水期点坝水平井挖潜适应性界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顺侧积夹层注水开发时,侧积夹层渗透率小于12 mD、倾角小于7°、延伸比例大于0.46、间距小于60 m 时,适合水平井部署水平井挖潜;逆侧积夹层注水开发时,侧积夹层渗透率小于30 mD、倾角小于11°、延伸比例大于0.33、间距小于90 m 时,适合水平井进行挖潜。这将为高含水期点坝储层中水平井部署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