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卢卫 《城市》2005,(5):35-37
人们久居城市,自然会对城市生出一份热忱、偏好和眷顾,此或日:"城市情结".然而,要思辨、理性地去阐发自己的城市情结,不仅需要足够广博的学识,更需要一种超然无我的境界.近读王明浩先生<城市情结>一书,吸引我的不仅是书名,更是其富集的思想内容.读后不由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2.
卢卫 《城市》2007,(8):9-12
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已有一年,在此前后,滨海新区的房地产开发热已持续近两年.静观这两年的事态变化,开发者已由最初的喧嚣、癫狂而趋于理性,置业者和投资者浮躁的功利心态也逐步冷却.显然,坊间追捧和媒体热炒的房地产开发"盛世"并未如期而至;一些先行者创造的个案营销神话,似乎也未再现,惟一的奇迹,就是滨海的房价一再拉高,已经与中心城区比肩.滨海新区的房地产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诊断和解答.  相似文献   
3.
卢卫 《城市》2013,(8):3-5
一、市场现状:由新政引发的一波"交易狂潮"来去无踪2013年伊始,受上年末楼市成交"翘尾的影响,低迷了将近两年的津城楼市终于有所回暖,市场上大量隐藏的需求也在2013上半年集中释放,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金额均稳中有升。而随着一手住宅成交量和成交  相似文献   
4.
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大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可持续发展——21世纪大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世纪最后20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到1998年,城市化水平已届30%,据有关预测,2030年将达到40%,2050年达到55%-60%,城市人口将超过6亿以上。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快车道,21世纪将是“城市世纪”。  相似文献   
5.
雷鸣  卢卫 《城市》2008,(9):14-16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于2006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两年多来.尽管滨海新区的长足发展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但对滨海新区能否实现国家功能定位的争论和置疑并未停止。无疑.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国内经济格局的新调整、环渤海经济的新气象,既增加了滨海新区实现国家战略的压力.也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需要以思辨的意识.重新审视滨海新区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以创新发展的理念,总结滨海新区的战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卫 《城市》2005,(4):6-8
一、城市化与服务业互动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适宜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 1.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抑制现代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发展战略的角度看,静海县旅游业的发展应从开发团泊洼地区起步.团泊洼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六大优势,即“水、土、热、近、净、丰”。水:团泊洼水库是津南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将“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发展”提到史无前例的认识高度。天津市要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国家定位,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需以此为契机,在加快居民收入增长上实现新的突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简称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是一个事实,要深刻把握问题的实质,既需要纵向地寻找内在原因,更需要通过横向比较,了解我市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差距和演化过程,进而寻求治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卢卫 《城市》2010,(7):9-10,13
滨海新区的加速发展,带动天津城市建设和房地产投资持续激增。上千个项目在建、近百幢大厦崛起,见证了天津跨越式发展的历史瞬间。但事物的发展皆有两面性,近30年来,由金融和房地产的深度纠结所引发的房地产泡沫和经济衰退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0.
卢卫 《城市》2017,(9):42-46
2016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住房要回归居住属性”的新定位,为新一轮楼市宏观调控奠定了基调.本轮调控已推行半年有余,调控效果怎样,后市如何走向,面临哪些问题,均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笔者从天津市经济发展,改革转型,区域协同和民生建设等不同角度,概略地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